期刊文献+

“肝肾同源”论初探 被引量: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肝肾同源应分为病理和生理两层概念。在发病学上中医学肝肾两脏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或同质性,具有相同的疾病易感性,如肝肾易于出现阴液亏虚而成肝肾阴虚证,现代医学中乙型肝炎病毒侵袭后出现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和临床常见的肝肾综合征,可以作为肝肾同源病理学层面的例证,这与现代医学肝肾两脏的生理特性、结构基础相关,其疾病易感性的病理学实质可能与其具有相同的免疫活性物质、共同致病通路相关。
作者 王耀光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叶平,施玉华,马正立,徐凤仙,施九皋.补肾助阳药对甲减大鼠肝细胞结构和组织化学变化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1987(3):182-185. 被引量:6
  • 2吴志奎,危巍,何忠效,崔京华.肾生髓理论分子基础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6,37(2):109-110. 被引量:39
  • 3邹万忠.肾脏病理与临床[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8-39.
  • 4刘渡舟.伤寒论注解[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96.
  • 5陈士洲.浅谈肝阳虚[J].山东中医杂志,1988,7(4):6-6.
  • 6金介立.对于肝气虚、肝阳虚的几点认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3,(4):61-61.
  • 7刘仕瑛.再论肝肾阳同源[J].黑龙江中医药,1988,(5):9-9.
  • 8喻自成.肝气虚证治探要[J].陕西中医,1984,5(6):1-1.
  • 9何裕民.乙癸同源再论[J].吉林中医药,1986,(5):3-3.
  • 10潘文奎 刘永年.肝气虚证的探讨[J].江苏中医杂志,1982,(1):3-3.

共引文献95

同被引文献735

引证文献67

二级引证文献56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