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剥叶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及其排除方法探讨
被引量:6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甘蔗剥叶机械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排除各个制约因素的方法,并介绍了各个排除方法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6
-
1陈奇海.甘蔗收获机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03,28(4):2-6. 被引量:31
-
2张玉萍,苏文桂,李尚平,陈伟叙.基于可视化虚拟设计的甘蔗剥叶机开发研究[J].机械设计,2003,20(9):26-30. 被引量:2
-
3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麻芳兰,林芬.甘蔗收获机械剥叶元件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1):901-904. 被引量:9
-
4梁兆新.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3(2):14-18. 被引量:49
-
5张玉萍,沈炜良,刘龙武,侯志祥.甘蔗剥叶机机架模态试验研究[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2,21(1):36-40. 被引量:1
-
6李明,邓干然,梁栋.我国甘蔗生产机械的现状与问题探讨[J].农村机械化,1999(5):15-1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13
-
1首都经济学界、统计界、新闻界 座谈《中国统计年鉴——1981》出版[J].统计,1982(6):11-15. 被引量:236
-
2陆静平.小型甘蔗剥叶机关键元件及剥叶机理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1998.
-
3麻芳兰.甘蔗收获机械排刷时剥叶元件虚拟试验的分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2002.
-
4陈魁.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
5王成为 等.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
6卢耀祖 周中祖.机械与汽车结构的有限元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
7[日]福本.聚酰胺树脂手册[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
-
8.甘蔗机械调研报告[R].广西农业机械研究所,1996..
-
9卢耀祖 周中祖.机械与汽车结构的有限元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
10ShuKla L N.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Sugarcane Cleaner. AMA, 1991,22(3) : 55- 58.
共引文献85
-
1丁征亮,马少春,霍鹏,李伟庆,钱君,周保成.甘蔗收获机入土切割深度控制系统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02):121-127. 被引量:1
-
2钟丽平,林茂,黄佑平.两种甘蔗切割器对甘蔗破头率影响的力学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34(10):37-41. 被引量:4
-
3傅隆正,蒙艳玫,董振,李贝.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整机物流设计与仿真[J].农机化研究,2012,34(2):19-23. 被引量:12
-
4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林芬,王小纯.排刷式剥叶元件装夹前角的影响机理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27(1):82-85.
-
5乔桂玲,李尚平.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甘蔗收获机械智能设计系统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2005,34(2):104-106. 被引量:3
-
6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唐治宏,袁海英.非直线排列剥叶元件的疲劳寿命分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2):334-340. 被引量:4
-
7白群.柳江县甘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蔗糖,2012(1):45-48. 被引量:3
-
8刘庆庭,区颖刚,卿上乐,陈海波.甘蔗茎秆在扭转、压缩、拉伸荷载下的破坏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201-204. 被引量:61
-
9余平祥,张丽红,俞守华,区颖刚,区晶莹.甘蔗机械化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98-101. 被引量:1
-
10吕勇,杨坚,乔艳辉.甘蔗收割机械的发展概述[J].南方农机,2006(5):26-27.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66
-
1文颖,刘世杰,吴文涌.不同促熟剂对甘蔗生长糖份积累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绵阳农专学报,1989,6(4):37-45. 被引量:2
-
2王华明.甘蔗残叶堆沤还田试验总结[J].广西蔗糖,2004(4):9-10. 被引量:2
-
3叶燕萍,杨丽涛,李杨瑞.蔗地深耕深松对甘蔗吸收N、P、K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甘蔗(福建),1995,2(1):50-51. 被引量:11
-
4林姣艳,黄朱业,覃莉莎.蔗叶还田与焚烧对改良土壤效果试验[J].广西蔗糖,2005(3):18-20. 被引量:19
-
5王学超.浅析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6):13-15. 被引量:12
-
6郑超,刘月廉,谢治国,谭中文.菠萝-甘蔗轮作制度对甘蔗生长及土壤生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1):79-80. 被引量:8
-
7秦龙杰,白玉成.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发展前景[J].农业机械,2006(03B):115-117. 被引量:10
-
8刘培林,邓光仙,阳慈香,程俊争.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应用简介[J].农业机械,2006(09B):55-56. 被引量:3
-
9田新庆,陈国晶,孙鹏.甘蔗收割机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装备技术,2006,32(5):12-14. 被引量:15
-
10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产高糖甘蔗栽培种植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4:331-335.
引证文献6
-
1王维赞,方锋学,朱秋珍,梁阗,罗亚伟.甘蔗机械收获农艺配套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0(5):63-67. 被引量:38
-
2梁阗,方锋学,王维赞,罗亚伟,唐红琴.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糖料,2011,33(1):71-74. 被引量:23
-
3廖平伟,张华,罗俊,郭伟,黄志宏.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33(3):26-29. 被引量:48
-
4杨德权,黄丽丽,何洪.单圆盘甘蔗切割器结构参数对破头率影响的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1(3):18-19. 被引量:1
-
5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不同收获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6,38(5):6-8. 被引量:2
-
6王小明,覃逸明,李大成,蓝峻峰,黄鸿锦,张亮曼,韦喜.绿色双高糖料蔗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西来宾市为例[J].作物杂志,2017(5):14-2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06
-
1丁征亮,马少春,霍鹏,李伟庆,钱君,周保成.甘蔗收获机入土切割深度控制系统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3,54(S02):121-127. 被引量:1
-
2覃秀苗.破解甘蔗机械化收获瓶颈 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0(1):9-11. 被引量:3
-
3曾志强,区颖刚,解福祥,赖荣光.切断式甘蔗联合收获机的试验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34(9):164-166. 被引量:17
-
4解福祥,区颖刚,刘庆庭,邹小平,冯加模.甘蔗收获机排杂风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8-14. 被引量:15
-
5陈超君,梁和,何章飞,莫清贵,黄严,邝伟生,李天绍,陆国盈.甘蔗机械收获对蔗蔸质量和宿根蔗生长影响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26-30. 被引量:41
-
6梁伟,王斌武.甘蔗收割机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科技信息,2011(36):31-31. 被引量:9
-
7陈强,黄吉森.促进农场甘蔗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55-57. 被引量:1
-
8袁成宇,区颖刚,王美美.海南省糖蔗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3-25. 被引量:2
-
9陈强,黄吉森.广西金光农场甘蔗产业发展研究[J].热带农业工程,2011,35(6):30-33. 被引量:2
-
10罗俊,张华,郭伟,杨颖颖,李文萍,林兆里.不同行距与群体密度对甘蔗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50-54. 被引量:11
-
1王光炬,乔艳辉,吕勇.甘蔗剥叶机的研究现状[J].当代农机,2007(8):75-76. 被引量:2
-
2刘芳建,杨学军,刘赟东,狄明利,廖娜.我国整秆式甘蔗剥叶机械研究现状及思考[J].农机化研究,2013,35(10):238-241. 被引量:9
-
3姚炜.我国甘蔗剥叶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7,29(10):232-234. 被引量:16
-
4郭才强.6BZ-1型甘蔗剥叶机[J].农机科技推广,2006(5):37-37.
-
5黄晖,李明,邓干然.我国甘蔗剥叶机械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热带农业,2008(6):32-34. 被引量:7
-
66BZ-1型甘蔗剥叶机[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7(1):31-31.
-
7农业工程[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6):1-2.
-
8姚炜.甘蔗剥叶机械化技术浅析[J].农机科技推广,2007(8):34-34. 被引量:1
-
9陈东,林茂,徐欧腾.甘蔗剥叶机械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99-2501. 被引量:2
-
10海洋.甘蔗剥叶机械化技术及运用前景[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7(1):24-24.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