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党成立以来,在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就发挥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向农村社会渗透时,有效地将行政措施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使农村社会经济生活获得了新的活力。与此相关的是,传统乡村社会中曾经铁板一块的农民心态出现了差异。具体表现为:苏区土地革命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各种复杂心理和新激发起的革命热情相互激荡,成为革命农民的主流心态。抗日战争初期,对根据地新政权和新制度的不信任主导着大部分农民的行为,使得在现实斗争中表现得胆小怕事、顾虑重重。之后,随着党政权力实践与农业生产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党采取的在乡村社会中大量扶植劳动英雄与生产积极分子的政策性措施,使广大民众的心态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以上心态态势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此外,平均主义心理也很普遍。后者对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3-226,共4页
See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