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展套作大豆,促进四川大豆产业发展
被引量: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四川省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麦/玉/豆"为例,分析了四川发展套作大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了套作大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突出、技术优势明显等优势;揭示了套作大豆发展中存在对大豆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产量低、配套品种和技术有待完善,大豆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任万军
樊高琼
牟锦毅
机构地区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Crops
基金
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YZGG~28)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A010)
关键词
大豆
旱地农业
套作
产业化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445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365
参考文献
8
1
何勇,张美年,杜小英.
川西北麦/玉/苕旱三熟发展浅析[J]
.耕作与栽培,1998,18(5):7-9.
被引量:9
2
杨文钰,张含彬,牟锦毅,任万军,雍太文,李兴佐,陈平,陈文.
南方丘陵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6(5):43-44.
被引量:37
3
雍太文,任万军,杨文钰,樊高琼,牟锦毅.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6,26(6):48-50.
被引量:49
4
伍晓燕,王竹,张含彬,杨文钰.
玉/豆套作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6(3):30-33.
被引量:10
5
杨继芝 杨文钰等.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种植模式初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118-120.
6
刘爱民,封志明,阎丽珍,于格.
中国大豆生产能力与未来供求平衡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4):36-39.
被引量:21
7
周应恒,邹林刚.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另一种选择——基于产品差别化的审视[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9):42-46.
被引量:15
8
曾昭海,褚庆全,赵晓萌,胡跃高,卢成,康玉凡.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43-4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章胜勇,李崇光.
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5(1):18-26.
被引量:24
2
伍晓燕,王竹,张含彬,杨文钰.
玉/豆套作对大豆开花后光合生产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6(3):30-33.
被引量:10
3
刘志彪.
市场竞争优势:以质量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化[J]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1):9-14.
被引量:12
4
E.H.Chamberlin.The Thea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3.
5
袁继超.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实验指导.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1:12~14
6
熊庆蛾.植物生理实验教程.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81~83
7
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编著.中国少耕免耕与覆盖技木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7-100.
8
杨文钰,雍太文等.全国作物生理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2~36
9
董钻.大豆的器官平衡与产量.辽宁农业科学,1981,(3):14-21.
10
何庸,张荣华,程学刚.
宽台栽培大豆叶面积动态及净光合生产率[J]
.中国油料,1997,19(3):41-4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17
1
颜媛媛,李宁,陈志颖.
我国大豆进口激增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
.新疆农垦经济,2004(5):46-50.
被引量:3
2
刘爱民,于格,于萧萌.
大豆主产区主要竞争农作物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35-39.
被引量:23
3
余建斌,乔娟,乔颖丽.
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213-216.
被引量:19
4
梁立宽.
我国大豆进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现状及评价——兼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J]
.中国商界,2010(1):364-365.
被引量:1
5
曾昭海,褚庆全,赵晓萌,胡跃高,卢成,康玉凡.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43-48.
被引量:13
6
胡国胜,刘爱民,李问盈.
行间覆膜与三垄栽培机械化大豆生产模式的对比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6,28(9):125-129.
被引量:2
7
周应恒,齐博.
我国鲜花产业出口贸易发展评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2-25.
被引量:4
8
雍太文,任万军,杨文钰,樊高琼,牟锦毅.
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6,26(6):48-50.
被引量:49
9
何川,史抒,何畅,蒲全波,郑祖平,李钟.
寡照地区麦/玉/豆三高三省配套栽培新模式[J]
.耕作与栽培,2006,26(6):51-52.
10
张淑荣,李广,刘稳.
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7(5):10-15.
被引量:46
同被引文献
445
1
姚林.
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油脂,2020,45(2):10-14.
被引量:29
2
金绍龄.
作物前茬对肥料效应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1999,30(11):36-38.
被引量:3
3
严飞,韩小华,陈旭,樊霞,李勇.
大豆净作与大豆-糯玉米套作效益比较[J]
.农技服务,2008,25(1).
被引量:3
4
王晓云,夏明忠,华劲松.
不同时期遮光对蚕豆根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28-31.
被引量:2
5
李成虎,郭军红,马聪英,杨红,王敏,牛永岐.
小麦套种大豆效益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6):56-57.
被引量:7
6
王显生,麻浩,向世鹏,张国正,崔国贤.
不同SDS-PAGE分离胶浓度条件下大豆贮藏蛋白亚基的分辨效果[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75-80.
被引量:40
7
潘伯仁,陈振产.
农作物间套混种的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J]
.农业技术经济,1985(9):45-48.
被引量:2
8
李新民,窦新田,李晓鸣.
不同大豆品种田间结瘤固氮有效性的评价[J]
.大豆科学,1993,12(4):308-312.
被引量:3
9
李生秀.
不同前作对磷肥后效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5(S1):79-84.
被引量:3
10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陈远学.
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36-34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8
1
樊高琼,杨文钰,雍太文,郑亭,任万军,王小春,龚德洪,董云章,陈敏.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2):137-140.
被引量:4
2
于晓波,张明荣,吴海英,梁建秋.
引种大豆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初步筛选[J]
.大豆科技,2009(6):21-23.
被引量:2
3
宋艳霞,杨文钰,李卓玺,于晓波,郭凯,向达兵.
不同大豆品种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套作遮荫的响应[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4):474-479.
被引量:58
4
宋艳霞,杨文钰,李卓玺,雍太明,刘岚.
套作遮荫对大豆不同品种苗期氮代谢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3):390-394.
被引量:12
5
雷海霞,张长生,罗凯世,周培建,周江霞,陈爱武,周广生.
我国套作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9):3909-3912.
被引量:2
6
周涛,陈远学,邹依霖,李克祥,汪鹏,蒋攀,徐开未.
四川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及初步应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1):227-233.
被引量:17
7
万燕,闫艳红,杨文钰.
不同氮肥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套作大豆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2):185-196.
被引量:16
8
雷婷,向达兵,郭凯,杨文钰,刘增禹,陈小容.
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3):318-328.
被引量:10
9
蒋涛,杨文钰,刘卫国,王凤.
套作大豆贮藏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J]
.食品科学,2012,33(21):275-279.
被引量:28
10
陈远学,周涛,黄蔚,陈新平,唐义琴,刘静,陈晓辉,徐开未.
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小麦施磷后效对大豆产量、营养状况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2):331-339.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365
1
陈爽.
大豆—玉米带状套作对大豆形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4(4):14-17.
2
刘娜.
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苗期病虫害及生育性状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3(4):84-86.
被引量:3
3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陈远学.
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36-345.
被引量:13
4
颉建明,郁继华,黄高宝,冯致.
弱光或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品种耐性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4036-4044.
被引量:26
5
唐秀梅,钟瑞春,揭红科,刘超,王泽平,韩柱强,蒋菁,贺梁琼,李忠,唐荣华.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1703-1707.
被引量:49
6
闫春娟,韩晓增,王文斌,宋书宏.
水钾耦合对大豆光合特性及其产物积累运转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1):48-55.
被引量:15
7
李林妍,王俊玲,王梅,高志奎.
遮光下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还原同化效应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0):4216-4223.
被引量:12
8
黄承建,赵思毅,王季春,王龙昌,赵勇,蔡叶茂,滕艳,高旭.
马铃薯/玉米不同行数比套作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11):1443-1450.
被引量:26
9
黄承建,赵思毅,王龙昌,王季春,赵勇,蔡叶茂,滕艳,杨国才.
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3,39(2):330-342.
被引量:40
10
陈远学,周涛,黄蔚,陈新平,唐义琴,刘静,陈晓辉,徐开未.
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小麦施磷后效对大豆产量、营养状况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2):331-339.
被引量:21
1
徐正华,何丽玫,杨安贵,杜春光.
四川大豆品种资源的因子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4):299-302.
被引量:12
2
张明荣,吴海英,韩文斌,邓丽,谢树果.
四川大豆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大豆通报,2006(5):1-2.
被引量:2
3
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冯军.
四川大豆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0(8):44-44.
被引量:2
4
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冯军.
四川大豆重发生病虫害根腐病、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技术[J]
.大豆科技,2010(4):56-57.
被引量:2
5
张明荣,邓丽,吴海英,谢树果,吴小平,韩文斌.
四川大豆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作物杂志,2004(3):46-48.
被引量:7
6
张明荣,吴海英,于晓波,梁建秋.
2010年四川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J]
.四川农业科技,2010(7):20-21.
被引量:2
7
张明荣,吴海英,何泽明,梁建秋,冯军.
2012年四川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J]
.大豆科技,2012(3):59-60.
被引量:7
8
刘祖荣.
四川发展耕整机的探讨[J]
.四川农机,1991(6):30-31.
9
刘代银,钟顺清.
四川发展再生稻的主要成效与经验[J]
.四川农业科技,2010(1):5-6.
被引量:2
10
蔡继静.
通辽市不利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与对策[J]
.种子科技,2017,35(4):52-52.
被引量:1
作物杂志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