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20年来汉语同源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同源词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20年来,汉语同源词研究继续深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同源词、同源词族的考证和系联工作;二是总结和反思以往语源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三是在相关学科的影响下,提出同源词研究的新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
滕华英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0-73,共4页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同源词
语源
认知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汉语史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0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王宁.
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1):30-34.
被引量:44
2
陈建初.
汉语语源研究的文化视角[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21(4):115-119.
被引量:8
3
王宁,黄易青.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0-98.
被引量:70
4
黄金贵.
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3):55-64.
被引量:5
5
张仁立.
从思维角度分析同源词的产生[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1):79-83.
被引量:5
6
陈建初.
汉语语源研究中的认知观[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27(5):102-107.
被引量:17
7
陈建初.
论“凓”、“慄”同源──语源研究中的认知观刍议[J]
.古汉语研究,1999(4):35-39.
被引量:2
8
雷缙碚.
从概念形成的角度分析同源词的词义联系[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42-44.
被引量:5
9
侯占虎.
对“音近义通”说的反思——近年来汉语词源学研究趋势管窥[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4):45-4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李大明.
《六臣注文选·招魂》谓五臣“同逸注”考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58-64.
被引量:2
2
黄易青.
论事物特征与意象之异同[J]
.古汉语研究,1997(2):85-90.
被引量:8
3
陈建初.
汉语语源研究的文化视角[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2,21(4):115-119.
被引量:8
4
齐冲天.
论语源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1(5):35-40.
被引量:1
5
周光庆.
古汉语词源结构中的文化心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8(4):19-26.
被引量:5
6
殷寄明.
形声字声符新论[J]
.古汉语研究,1991(2):88-92.
被引量:4
7
郭在贻,张涌泉.
谈郝懿行的《尔雅义疏》[J]
.辞书研究,1989(3):131-140.
被引量:3
8
李廷先.
王先谦《汉书补注》质疑[J]
.文献,1982(1):125-138.
被引量:2
9
林书武.
《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
.当代语言学,1995(3):40-42.
被引量:34
10
张仁立.
从思维角度分析同源词的产生[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1):79-83.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30
1
潘薇薇,黄伟嘉.
《汉语同源词大典》评议——兼论科学语源学研究核心问题[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396-405.
2
万久富.
语源义的性质——以“离析”义同源词族为例[J]
.中国训诂学报,2024(1):131-147.
3
杨艳惠.
章太炎《新方言》对词义引申理论的贡献[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0(2):10-24.
4
谢艳红.
试论刘博平考求同源词意义联系的方法[J]
.华中学术,2019(4):204-209.
5
侯天惠.
“慧”语源义探究[J]
.汉字文化,2024(19):13-15.
6
罗文.
试论徐州方言的音义相生[J]
.文教资料,2008(28):52-54.
7
袁健惠.
字形:文化心理的外化标记[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92-93.
被引量:1
8
张艳艳.
对《同源字论》若干问题的讨论[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98-299.
9
侯占虎.
对“音近义通”说的反思——近年来汉语词源学研究趋势管窥[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4):45-48.
被引量:1
10
李小华.
试论汉语字母词形成的原因[J]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5):6-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27
1
杜恒联.
补《同源字典》六则[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86-88.
被引量:1
2
王蕴智.
同源字例释三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8-10.
被引量:2
3
赫英娜.
从《广韵》音系下的对转关系看几组同源字[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1):213-214.
被引量:1
4
杨宏.
同源词与同义词辨析[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17(3):20-22.
被引量:2
5
符箴.
试说“同源通用”[J]
.时代文学,2009(11):157-158.
被引量:1
6
雷缙碚.
同源动词的语义分析[J]
.时代文学,2009(16):90-91.
被引量:1
7
梁学廷,申重实.
右文说与同源词典编纂[J]
.文教资料,2008(26):46-47.
被引量:1
8
陈琨.
《同源字典》对前人的继承[J]
.文教资料,2006(34):113-114.
被引量:1
9
王娟.
甲骨文同源词初探[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55-58.
被引量:1
10
于智荣,徐广洲.
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1):97-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滕华英.
同源词词义形成发展的类推——推理方式[J]
.前沿,2012(12):157-158.
被引量:1
2
张延成,孙婉.
汉语同源词研究现状述论[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71-80.
被引量:1
3
夏耕,李向农.
当代汉语词族研究及其认知趋向评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36(5):59-6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滕华英.
同源词词义形成发展的分化方式[J]
.黑河学刊,2012(12):138-139.
2
王永雪.
简析同源词与同义词[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1):50-52.
1
张延成,孙婉.
汉语同源词研究现状述论[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71-80.
被引量:1
2
胡虹.
汉语同源词探析[J]
.文学教育,2013(15):131-131.
3
王建莉.
《尔雅》寓“小”于名词族考[J]
.汉字文化,2004(1):21-23.
4
朱国理,胡奇光.
《广雅疏证》的语源研究[J]
.古汉语研究,2001(3).
5
卢烈红.
黄侃的语源学理论和实践[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49(6):12-17.
被引量:3
6
王君.
日语“春”的语源研究[J]
.文学教育,2010(14):140-140.
7
朱国理.
《广雅疏证》中的转语[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2):23-27.
被引量:2
8
袁健惠.
汉语同源词研究方法论略[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118-122.
被引量:1
9
李冬鸽,朱丽娇.
出土材料对汉语同源词研究的重要价值[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2):123-127.
10
王文静.
地方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析[J]
.赤子,2016(21).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