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诸病源候论》版本流传考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历代史志以及医籍的记载为依据,对《诸病源候论》的作者及版本流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据,对现代研究《诸病源候论》的版本源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乔文彪
孙理军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43-2844,共2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
分类号
R249.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5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4
1
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80.
2
张登本.王焘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66.
3
丹波康赖.医心方[M].高文铸等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4
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共引文献
48
1
沈晋贤.
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02-107.
被引量:3
2
王旭光.
传入朝鲜与韩国的新安医籍[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6):8-10.
被引量:3
3
张辉,张如青.
敦煌吐鲁番《五藏论》文献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62-64.
4
胡冬裴.
独抒妙理 博采众方——谢士泰《删繁方》方论钩沉[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6):22-25.
被引量:2
5
焦振廉,赵琳,孙力.
《儒门事亲》版本源流述略[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1):63-65.
被引量:2
6
于赓哲.
“然非有力 不能尽写”——中古医籍受众浅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78-87.
被引量:11
7
张福慧,陈于柱.
游走在巫、医之间--敦煌数术文献所见“天医”考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8(2):105-107.
被引量:6
8
李宝金,李桃花,刘清国.
窦汉卿著作篇目考辨[J]
.中国针灸,2008,28(4):306-308.
被引量:3
9
许敬生,孙现鹏,贾可娟.
元代名医滑寿的生平与医学成就[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3):48-54.
被引量:1
10
宋珍民.
王焘医事考[J]
.中华医史杂志,2009,39(2):108-11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2
1
舒应德,舒杰.
《诸病源候论》消渴睡卧疗法简释[J]
.养生月刊,2001(4):176-177.
被引量:1
2
林剑鸣.
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J]
.历史研究,1987(3):66-79.
被引量:44
3
从西安南郊出土的医药文物看唐代医药的发展[J]
.文物,1972(6):52-55.
被引量:8
4
沈寿.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J]
.体育文化导刊,1997(1).
被引量:1
5
沈寿.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J]
.体育文化导刊,1997(2):59-59.
被引量:1
6
沈寿.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J]
.体育文化导刊,1997(3):63-63.
被引量:1
7
沈寿.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J]
.体育文化导刊,1997(4):63-63.
被引量:1
8
沈寿.
隋代导引七段功图说[J]
.体育文化导刊,1997(6):57-58.
被引量:1
9
李慕寒,沈守兵.
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J]
.人文地理,1996,11(1):7-11.
被引量:58
10
傅京生.
外来佛教向中国佛学发展刍议[J]
.中国文化研究,1996(3):38-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5
1
姚洁敏,严世芸.
《诸病源候论》文献研究思路述评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3):480-483.
被引量:10
2
刘峰,刘天君.
关于《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研究的分析[J]
.中医教育,2011,30(3):70-74.
被引量:5
3
刘峰,刘天君.
从“急”“极势”分析《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特点[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12-1313.
被引量:3
4
吴晓云,刘天君.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篇研究概述[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3):10-13.
5
刘峰,刘天君.
《诸病源候论》调息研究初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1):20-22.
被引量:8
6
刘峰,张海波,刘天君,黄晓红.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不同呼吸形式对中脘皮温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2):1646-1648.
被引量:2
7
李巧林,刘峰.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特点探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7,26(8):800-802.
被引量:2
8
胡波,史明,刘峰.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中“拓”的操作要领分析[J]
.中医文献杂志,2018,36(4):22-24.
9
杨雯,方肇勤,卢涛,颜彦.
《诸病源候论》有关肾理论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6):140-143.
被引量:7
10
唐志书,许洪波,于金高,段金廒,黄璐琦.
三秦文化与秦医药[J]
.中国现代中药,2024,26(6):937-945.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李永乐,翟双庆.
中医五脏理论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299-1306.
被引量:8
2
成子己,管翀,陈子颖,顾元嘉,姚斐.
《诸病源候论》虚劳候导引法探析[J]
.中医文献杂志,2023,41(4):32-35.
被引量:1
3
吕凌,任路.
《诸病源候论》肾虚源候[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31-32.
被引量:5
4
刘峰,刘天君.
《诸病源候论》调息研究初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1):20-22.
被引量:8
5
张筠,王勤.
《诸病源候论》中“导引法”的时代价值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9):1203-1204.
被引量:4
6
赵丹,雷慧,许峰,王兴伊,沈晓东,李小青.
传统导引术现代研究与应用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1):134-136.
被引量:24
7
何兰娟,田永衍.
《诸病源候论》“六字气诀”治疗五脏病候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5):966-967.
被引量:6
8
朱紫亨,晏军.
浅析《诸病源候论》论治咳嗽[J]
.河南中医,2015,35(10):2352-2354.
被引量:7
9
李晨龙,葛倩,孟静岩.
《诸病源候论》对当代肿瘤研究的启示[J]
.天津中医药,2016,33(1):22-25.
被引量:13
10
秦竹,肖乔,韩凤娟.
从络病理论探讨卵巢癌的病机及理冲生髓饮治疗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2879-2881.
被引量:12
1
许仕海,陆翔.
江考卿与《江氏伤科方书》[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486-487.
被引量:5
2
崔锡章.
《脉经》版本流传考略[J]
.北京中医,1999,18(6):41-43.
被引量:1
3
卢传坚.
《千金方》版本源流疏理[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0,7(3):188-190.
4
王巧明,竹剑平.
《医垒元戎》版本流传考略[J]
.中华医史杂志,2013,43(3):169-172.
5
周雯,吴承艳,金泰慜.
清·柴裔之《食鉴本草》探究[J]
.新中医,2014,46(12):215-216.
6
江月斐,边秀娟.
浅评王士雄《温热经纬》[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44-645.
被引量:1
7
马小鑫,李宇航.
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832-835.
被引量:9
8
胡研萍,蔡永敏.
《瘟疫发源》考证[J]
.中医学报,2014,29(6):855-856.
被引量:3
9
钱超尘.
宋本《伤寒论》刊行后流传演变简史[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1):23-25.
被引量:3
10
钱超尘,温长路.
张仲景生平暨《伤寒论》版本流传考略(续3)[J]
.河南中医,2005,25(4):3-7.
被引量:7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