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稻鸭共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稻鸭共作是在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基础上,参照日本稻鸭共作新技术、新思路发展而成的一项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综述了我国稻鸭共作的研究现状、生态学效应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
王小龙
黄兴国
刘祝英
黄璜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79-81,共3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03B014)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4EA770003)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生态
发展
研究现状
分类号
S511.047.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7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89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7
参考文献
25
1
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冯金侠,张卫建.
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5):1-5.
被引量:26
2
熊国远,朱秀柏.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J]
.饲料工业,2003,24(4):28-30.
被引量:9
3
甄若宏 王强盛 沈晓昆.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探讨[A]..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4.153-158.
4
甘德欣,黄璜,黄梅.
稻鸭共栖高产高效的原因与配套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03(5):31-32.
被引量:17
5
戴志明,杨华松,张曦,周晓智,韩自鸿,余杨,钱国平,张树清,万田正治,中西良孝,魏红江.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三)[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65-267.
被引量:33
6
镇江市稻鸭共作赴日考察团.
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及生态农牧业考察报告[J]
.中国家禽,2002,24(18):34-37.
被引量:5
7
张建华.
从“稻鸭共作”和“种草养鹅”看家禽业与农牧业生态发展的前景[J]
.中国家禽,2003,25(12):2-7.
被引量:7
8
杨华松,戴志明,万田正治,中西良孝,张曦,朱仁俊,赵素梅,彭凤梅,周晓智.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二)[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23-24.
被引量:20
9
朱清海,李毓鹏,徐春河,魏晓敏,毛艳,朱浩峥.
稻-萍-蟹立体农业的效益[J]
.生态学杂志,1994,13(5):1-4.
被引量:21
10
童泽霞,黄璜,李平,梁海泉,余舞姣,陈文军,杨建斌.
水稻优质高效增产栽培模式——高档优质稻搭配稻田养鸭试验[J]
.作物研究,2003,17(4):192-19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37
1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许德海.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99-102.
被引量:71
2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
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J]
.地球科学进展,1993,8(5):23-36.
被引量:33
3
丁晓波,钟火林,顾耀军,张国华.
稻鸭共作优质高效集成配套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24(5):14-15.
被引量:3
4
甄若宏,王强盛,沈晓昆,张卫建,卞新民,黄丕生.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64-67.
被引量:40
5
黄璜,王华,胡泽友,廖晓兰,陈仕贵,陈灿,甘德兴,黄梅,傅志强.
稻鸭种养生态工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过程[J]
.作物研究,2003,17(4):189-191.
被引量:20
6
沈培清,唐来春.
制约稻鸭共作技术 快速推广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国稻米,2004,10(6):37-37.
被引量:1
7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谭泗桥,苏伟.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J]
.生态学报,2004,24(11):2579-2583.
被引量:42
8
陈立侨,魏斯涛,赖伟.
中华绒螯蟹的摄食量和胃容量研究[J]
.水利渔业,1993,13(4):10-12.
被引量:10
9
殷士学.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进展[J]
.土壤学进展,1993,21(4):1-8.
被引量:29
10
闵航,陈美慈,钱泽澍.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及其生物学机理[J]
.土壤学报,1993,30(2):125-130.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389
1
刘小平.
万州区同鑫蔬菜大观园稻田养鸭效益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22(3):43-44.
被引量:1
2
沈建国,詹百花,朱焕潮,钟阿春,金忠明.
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的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9,50(6):1127-1129.
被引量:5
3
李林杰,许振成,罗琳,黄璜,李劲松,赵志彬,陈月华,何清林.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high-value Agriculture Technology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Intra-county Environment Pollution——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Industry in the Ecological Cyclic Agricultural Garden in Shaoshan Irri[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7):64-67.
被引量:4
4
梁毅,刘雪梅,郑永华,唐洪玉,熊波.
稻鱼菜、稻鱼鸭复合生态模式综合效益的试验[J]
.淡水渔业,2004,34(4):40-43.
被引量:2
5
戴志明,杨华松,张曦,周晓智,韩自鸿,余杨,钱国平,张树清,万田正治,中西良孝,魏红江.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三)[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65-267.
被引量:33
6
甄若宏,王强盛,沈晓昆,张卫建,卞新民,黄丕生.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64-67.
被引量:40
7
束兆林,储国良,缪康,吉沐祥,付反生,刘亚柏,沈晓昆.
稻-鸭-萍共作对水稻田病虫草的控制效果及增产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6):72-74.
被引量:17
8
黄梅,黄璜,甘德欣.
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5(1):30-32.
9
甘德欣,黄璜,蒋廷杰.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Ⅱ.土壤生物学特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35-38.
被引量:12
10
甘德欣,黄璜,蒋廷杰,黄梅.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2005,21(2):1-6.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
59
1
席运官,钦佩,宗良纲.
有机水稻病虫草防治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46-49.
被引量:35
2
甄若宏,王强盛,沈晓昆,张卫建,卞新民,黄丕生.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64-67.
被引量:40
3
黄璜,王华,胡泽友,廖晓兰,陈仕贵,陈灿,甘德兴,黄梅,傅志强.
稻鸭种养生态工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过程[J]
.作物研究,2003,17(4):189-191.
被引量:20
4
燕惠民,谭济才.
湖南省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04(6):45-47.
被引量:14
5
黄新,肖顺勇.
关于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05(1):1-4.
被引量:10
6
杨新笋.
稻鸭共育生产技术(上)[J]
.农家顾问,2005(3):26-28.
被引量:2
7
赵国臣,侯立刚,曹忠,赵法江,隋鹏举.
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1):13-15.
被引量:2
8
杨治平,刘小燕,黄璜,刘大志,胡立冬,苏伟,谭泗桥.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2):2756-2760.
被引量:94
9
冉茂林,陈铮,谷义成.
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
.中国畜牧杂志,1993,29(5):58-59.
被引量:39
10
熊国远,朱秀柏,张东红,陈周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试验初报[J]
.当代畜牧,2005,34(3):4-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侯立刚,赵国臣,刘亮,郭希明,隋朋举,孙洪娇.
有机水稻生产稻鸭共作防治杂草、害虫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3):36-38.
被引量:4
2
黄志农,文吉辉,徐志德,张宗泽,石年珍,彭孟军,刘学仙,李忠良.
稻田养鸭与杀虫灯对水稻三大害虫的防控效果[J]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61-65.
被引量:8
3
左广成.
稻鸭共作技术在辽宁省推广的可行性分析[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13-13.
被引量:1
4
邹剑明,黄志农,文吉辉,徐志德,张宗泽,石年珍,彭孟军,李忠良.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81-83.
被引量:13
5
向敏,黄鹤春,裴正峰,林胜,胥振国,戴永平.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33-36.
被引量:14
6
马国强,庄雅津,周铭成.
稻鸭共作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初探[J]
.农业装备技术,2002(2):20-21.
被引量:31
7
丁海红.
吴江区“稻-鸭共作”技术初探[J]
.新农民,2020(34):46-47.
二级引证文献
67
1
甄若宏,王强盛,沈晓昆,张卫建,卞新民,黄丕生.
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64-67.
被引量:40
2
章家恩,陆敬雄,黄兆祥,许荣宝,赵本良.
鸭稻共作生态系统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探讨[J]
.生态科学,2005,24(1):49-51.
被引量:7
3
全国明,章家恩,黄兆祥,许荣宝.
稻鸭共作系统的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360-365.
被引量:21
4
葛大兵,吴小玲,周延凯.
农田稻鸭共作关键技术[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3):6-8.
被引量:2
5
全国明,章家恩,许荣宝,刘金苓,黄兆祥.
稻鸭共作技术的生物防治效应[J]
.生态科学,2005,24(4):336-338.
被引量:11
6
汤颢军,曹凑贵,张似松,汪金平.
稻鸭共育体系多因素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99-104.
被引量:3
7
陈金安,黄孝湘,匡银近,王启军.
优质糯稻引种与高产栽培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7-58.
被引量:9
8
邓强辉,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
稻鸭共育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J]
.生态学杂志,2007,26(4):582-586.
被引量:25
9
陈金安,周双林,李春生,黄孝湘,匡银近,王启军.
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64-6065.
被引量:19
10
章家恩,许荣宝,全国明,陈瑞.
鸭稻共作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1959-1964.
被引量:31
1
张秀明.
稻鸭共作引领有机农业新模式[J]
.农村新技术,2014(1):4-6.
被引量:2
2
刘忠民,山仑,马国忠.
提高宁南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1996,3(1):91-98.
被引量:1
3
黄志农,何英豪,皮丕登,唐汇国,刘朝友.
水稻高产栽培中肥料运筹对害虫种群的生态学效应[J]
.昆虫知识,2000,37(3):129-133.
被引量:12
4
刘开强,江立庚,周佳民,胡钧铭,徐世宏.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405-2406.
被引量:3
5
甜茶优质高产综合农业技术[J]
.技术与市场,1999,0(12):27-28.
6
杨艳敏,刘小京,孙宏勇,李伟强.
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学效应[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3):50-54.
被引量:18
7
贠文俊,程玉萍.
加强育种工作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10):4-4.
8
使名.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1(5):16-16.
9
王有宁,王世学.
地膜覆盖玉米地的小气候效应[J]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3):166-169.
被引量:5
10
杲罡.
稻鸭共作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01(3):4-4.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