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90年代以来诗歌的“个人化”写作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某种意义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新诗一直伴随着自身的叙述展开其历史以及命名过程,“朦胧诗”、“后朦胧诗”以及“第三代”、“后新潮诗”等具有概念性的词语,虽然以“世纪居”的眼光看来,总存有某种命名上的迫切倾向,但却无疑在指涉当代中国新诗历史化进程的同时,揭示了一种阶段性意义上的艺术演变。在这种前提下,“90年代诗歌”概念以及不断在热情驱使下为其进行的命名,虽同样带有一种“权宜之计”的色彩,
作者
张立群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8-103,共6页
关键词
90年代以来
“个人化”写作
诗歌
20世纪80年代
中国新诗
后朦胧诗
艺术演变
概念性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姜涛.
叙述中的当代诗歌[J]
.诗探索,1998(2):1-10.
被引量:39
2
《文学评论》1993年总目录[J]
.文学评论,1993(6):158-160.
被引量:8
3
许明.
文化激进主义历史维度──从郑敏、范钦林的争论说开去[J]
.文学评论,1994(4):114-120.
被引量:22
4
于坚.
诗歌之舌的硬与软:关于当代诗歌的两类语言向度[J]
.诗探索,1998(1):1-18.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王家新.中国现代诗歌自我建构诸问题[J]诗探索,1997(04).
2
肖开愚.
当代中国诗歌的困惑[J]
.读书,1997,0(11):90-97.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95
1
曹珊.
“叙事性”变局下当代中国新诗中的类型化倾向[J]
.南方文坛,2024(4):71-77.
2
钱文亮.
19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J]
.文艺争鸣,2002(6):14-17.
被引量:16
3
景国劲.
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文学批评[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4):108-115.
被引量:1
4
李扬.
文化与心理:《原野》的潜在世界——兼谈曹禺前期创作的整体语境[J]
.文艺理论研究,2001(3):82-88.
被引量:4
5
陈仲义.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估衡[J]
.当代作家评论,2004(6):100-107.
被引量:11
6
毕耕.
从中国文学的语言变迁看当代文学的语体多元化[J]
.求索,2005(1):163-165.
被引量:1
7
陈均.
新诗史叙述诸问题及省思[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2):52-61.
8
田亮,王亚丽.
永远的白先勇和《永远的尹雪艳》[J]
.小说评论,2005(3):46-49.
9
汪树东.
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52-56.
被引量:1
10
俞祖华.
近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研究述评[J]
.学术月刊,2005,37(8):108-11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姜耕玉.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J]
.文学评论,1999(5):26-35.
被引量:13
2
谢有顺.
对人心和智慧的警觉——论李静的写作,兼谈一种批评伦理[J]
.南方文坛,2006(5):11-18.
被引量:8
3
朱大可.
忧郁的批评——关于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J]
.文艺争鸣,2008(1):33-34.
被引量:2
4
王幸.
新世纪诗歌的现实与未来[J]
.当代文坛,2012(2):69-70.
被引量:2
5
刘波.
诗歌批评应该面对灵魂[J]
.博览群书,2012(3):31-36.
被引量:6
6
谭克修.
地方主义诗群的崛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J]
.诗歌月刊,2014(4):4-11.
被引量:3
7
周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观念的流变[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1(6):68-7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李永才.
新诗百年:贡献、问题及展望[J]
.当代文坛,2017(1):122-127.
被引量:4
2
冯万红.
是断裂还是承续,是私语还是镜像——对新世纪以来诗歌中“身体”写作批评的再批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5):25-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林玮婧.
新诗的小众化及其反思[J]
.文学教育,2018,0(5):151-152.
2
刘伟伟.
职业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的课外实践策略举要——基于社团文化的考察[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9):165-167.
被引量:3
3
杨红.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彷徨与秘语——关于李永才的诗[J]
.当代作家评论,2020(2):167-172.
4
樊晶晶,王彩莉,张格.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代新诗教学问题思考[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7):27-29.
5
王秀柔.
身体的边界与解放——后现代戏剧中的身体表达和情感呈现[J]
.中国音乐剧,2023(4):29-32.
1
王丹.
论阮籍五言《咏怀诗》中游仙意象所体现的生命意识[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4):152-153.
2
贺利霞.
论艺术的发展演变与审美形态的嬗变之关系——以唐诗的发展演变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118-119.
3
刘进军.
关于青春的书写——“80后”文学现象的背景与因素[J]
.山东文学,2007,0(10):52-53.
被引量:1
4
高雪.
论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J]
.山东文学,2002,0(6):71-72.
5
陈代云.
70后,集体的面具——对一个诗歌概念的分析[J]
.飞天,2010(14):12-15.
6
郑声衡.
外国幽默[J]
.健康,1996,0(1):9-9.
7
牟丕志.
一只当上大王的山羊[J]
.杂文选刊,2010,0(3):9-9.
8
牟丕志.
一只当上大王的山羊[J]
.名人传记(下半月),2010(8):82-82.
9
皮德.
权宜之计[J]
.统一论坛,1997(1):62-62.
10
西藏信箱[J]
.中国西藏,2014(3):92-93.
文艺争鸣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