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莫高窟第12窟供养人题记、图像新探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第12窟主室东壁门上部新发现的供养人题记的考释,澄清了该处供养人为僧人俗家夫妇供养像的不当观点,结合文献与图像资料进一步论证了本窟窟主为索义辩的论点,并探讨前室下部供养人像列出现的一些新的形式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作者
范泉
机构地区
敦煌研究院科研处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90,124,共6页
Dunhuang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敦煌石窟供养人研究>(05JJD870157)
关键词
敦煌石窟
供养人
题记
画像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1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1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28.
2
梁尉英.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九、十二窟[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11.
3
李正宇.晚唐至宋敦煌听许僧人娶妻生子[c].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等.2006:109-110.
4
伯希和.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M].耿升,唐健宾,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383,385.
5
Paul Pelliot(伯希和). 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 (敦煌石窟图录) [M].Paris librarie Paul Geuthner.1920:335.
6
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
21
1
朱悦梅.
大黑天造像初探──兼论大理、西藏、敦煌等地大黑天造像之关系[J]
.敦煌研究,2001(4):75-83.
被引量:11
2
戴忠沛.
法藏西夏文《占察善恶业报经》残片考[J]
.宁夏社会科学,2006(4):94-96.
被引量:3
3
束锡红.
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J]
.敦煌研究,2006(5):84-88.
被引量:2
4
上原和,赵声良.
功绩可歌,友谊长存——祝贺段文杰先生90华诞[J]
.敦煌研究,2007(4):13-15.
5
贺世哲.
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续)[J]
.敦煌研究,2007(4):16-28.
被引量:5
6
吴军,罗瑶.
敦煌研究院藏两组石雕造像的来源及相关问题[J]
.敦煌研究,2008(1):14-20.
被引量:1
7
刘景云.
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的考订[J]
.敦煌研究,2008(3):55-60.
被引量:4
8
张小刚.
敦煌所见于阗牛头山圣迹及瑞像[J]
.敦煌研究,2008(4):6-11.
被引量:3
9
郭俊叶.
敦煌木雕像及木板画[J]
.敦煌研究,2008(5):14-19.
被引量:1
10
竺小恩.
莫高窟早期三窟世俗人物服饰研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44-51.
同被引文献
419
1
张涌泉,罗慕君,朱若溪.
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J]
.中国社会科学,2021(3):180-203.
被引量:11
2
陈知行,赵晓峰.
须弥山空间模式对隋唐汉传佛寺建筑的影响初探——以《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为例[J]
.建筑学报,2021(S02):130-136.
被引量:4
3
郭敬.
隋唐佛教监寺制度研究[J]
.佛学研究,2022(2):210-223.
被引量:1
4
沙武田.
敦煌吐蕃译经三藏法师法成功德窟考[J]
.中国藏学,2008(3):40-47.
被引量:15
5
高海平.
陕北新发现几幅古代壁画的考察与研究[J]
.文博,2008(1):83-88.
被引量:1
6
李长民.
陕西旬邑赵家洞石窟佛教壁画风格特征溯源[J]
.文博,2008(2):44-47.
被引量:1
7
党燕妮.
五台山文殊信仰及其在敦煌的流传[J]
.敦煌学辑刊,2004(1):83-91.
被引量:17
8
龙红,高一丹.
重庆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的艺术成就[J]
.民族艺术研究,2012,25(2):80-85.
被引量:4
9
陆庆夫.
唐宋间敦煌粟特人之汉化[J]
.历史研究,1996(6):25-34.
被引量:29
10
王永平.
论唐代道教内道场的设置[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7-2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0
1
郭俊叶.
敦煌执扇弥勒菩萨图像考[J]
.敦煌研究,2021(2):72-84.
被引量:4
2
沙武田.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359窟供养人画像研究——兼谈粟特九姓胡人对吐蕃统治敦煌的态度[J]
.敦煌研究,2010(5):12-24.
被引量:13
3
陈明.
敦煌莫高窟东壁门上供养像的图像意义[J]
.敦煌研究,2016(6):50-57.
4
邓新航,汪小洋.
2006~2015年中国佛教石窟研究综述[J]
.艺术探索,2017,31(1):86-105.
被引量:2
5
陈大为,陈卿.
敦煌金光明寺与世俗社会的关系[J]
.敦煌研究,2017(5):93-102.
被引量:1
6
祁晓庆.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的图像学考察[J]
.艺术设计研究,2019(3):23-31.
被引量:3
7
赵燕林.
莫高窟唐代《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及其冕服研究[J]
.敦煌学辑刊,2020(1):135-148.
被引量:4
8
方喜涛.
莫高窟第12窟华严经变图像解读[J]
.敦煌研究,2020(3):37-47.
被引量:1
9
李小荣.
场域互动:道场与敦煌佛教文艺作品的生成[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8(2):86-101.
被引量:1
10
魏健鹏.
新发现晚唐敦煌赞普听法图研究——兼谈莫高窟第9窟功德主之族属[J]
.藏学学刊,2016(1):14-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戴晓云.
中国佛教美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美术研究,2021(4):4-11.
被引量:1
2
盛岩海.
莫高窟初盛唐壁画试笔杂写题记浅识[J]
.宏德学刊,2024(1):121-129.
3
米文靖.
《金光明寺故索法律邈真赞并序》赞主考辨与研究[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3(1):383-393.
4
沙武田,郑炳林.
为粟特人而建:莫高窟第323窟与中土佛教传播历史的图像展示[J]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2):230-268.
5
張藝凡.
二十一世紀以來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研究綜述[J]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2022(1):63-74.
6
沙武田.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综述[J]
.西藏研究,2011(3):87-102.
被引量:6
7
赵蓉.
莫高窟第93窟龛内屏风画内容新释[J]
.敦煌研究,2012(1):25-32.
被引量:5
8
李国,沙武田.
粟特人及其美术影响下的敦煌壁画艺术成分[J]
.丝绸之路,2012(20):73-81.
被引量:3
9
沙武田.
五代宋敦煌石窟回鹘装女供养像与曹氏归义军的民族特性[J]
.敦煌研究,2013(2):74-83.
被引量:13
10
沙武田,李国.
由维摩诘经变赞普问疾图看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J]
.中国藏学,2015,0(4):180-186.
被引量:1
1
杨志翠.
我国佛教石窟、壁画供养人像源流及其特点[J]
.当代艺术,2008(1):30-32.
2
郭俊叶.
莫高窟第454窟窟主及其甬道重修问题[J]
.敦煌研究,2014(1):30-36.
被引量:5
3
王轶凌.
北宋越窑青瓷熏炉[J]
.东方博物,2004(3):131-131.
4
范泉.
周武灭法与敦煌北周石窟营造的关系——以莫高窟第428窟供养人图像为中心[J]
.敦煌学辑刊,2008(4):114-122.
被引量:8
5
张培君.
敦煌藏经洞出土遗画中供养人图像初探[J]
.敦煌研究,2007(4):91-97.
被引量:4
6
宁强.
上士登仙图与维摩诘经变——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再探[J]
.敦煌研究,1990(1):36-43.
被引量:24
7
刘颖.
莫高窟吐蕃后期洞窟建造年代判定——以蕃装人物为标准[J]
.中华文化论坛,2013(5):65-71.
被引量:3
8
中川原育子,彭杰.
关于龟兹供养人像的考察(下)——以克孜尔供养人像为中心展开[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4):113-122.
被引量:2
9
中川原育子,彭杰.
关于龟兹供养人像的考察(上)[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01-109.
被引量:5
10
应县木塔——供养人像壁画[J]
.文史月刊,2017,0(2).
敦煌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