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探究其发病机理,总结其治疗经验,以期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
刘景洲
刘爱平
机构地区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肿瘤内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光明中医》
2007年第9期19-20,共2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60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97
参考文献
3
1
黄季伟.
充血性心衰中医证治源流考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6):485-485.
被引量:7
2
顾景琰.心衰乃虚实错杂气阴衰涸,治疗需温阳养阴通络利水·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3-150
3
邓铁涛.五脏相关心为主,本虚标实重温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8-12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江苏新医学中医内科教研组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编[M].[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0.196.
2
黄季伟.中西医结合分散治疗慢性心衰30例[J].临床荟萃,1991,6:218-218.
3
李书义 卢玉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急性发作76例体会[J].临床荟萃,1991,6:383-383.
4
孙阳明 王一定.益气壮阳泻下法治疗难治性心衰91例[J].临床荟萃,1991,6:430-430.
5
潘竹立,高力珊.
保心丸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慢性心功能不全86例临床观察[J]
.北京中医,1998,17(1):17-19.
被引量:3
6
黄萌高.
扩张型心肌病辨治三则[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3):12-13.
被引量:2
7
安海英,黄丽娟,金敬善,金玫,刘红旭.
益气温阳和活血利水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49-352.
被引量:98
8
田俊,冯继伟,张建峰,乔天渊,彭海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4):10-11.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6
1
杨晓琨.
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834-835.
被引量:8
2
李晓娜.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力衰竭近况[J]
.甘肃中医,2009,22(2):16-18.
被引量:6
3
李洁,解品启,赵坤.
从瘀论治心力衰竭[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5):603-604.
被引量:3
4
樊瑞红,陈怡宁.
马连珍主任以心肾同治辨治心系疾病经验[J]
.天津中医药,2017,34(4):222-224.
被引量:8
5
高伟.
养心活血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致慢性心衰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6):676-678.
被引量:21
6
程常福,王卫国,石云霄,姜涛.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50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4):114-1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0
1
张元.
浅谈“心衰”的临证辨治[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24-25.
被引量:17
2
吴云华,闫霞.
谈《金匮》支饮[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5):361-361.
被引量:2
3
董桂琴,林楠.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衰100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39-39.
被引量:7
4
黄永生.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治体会[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16-17.
被引量:43
5
孟昭阳.
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方法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3):171-172.
被引量:12
6
李南夷,指导,邓铁涛,陈镜合.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名小议[J]
.新中医,1994,26(2):7-9.
被引量:15
7
王学工,戴国华,张蕴慧.
林慧娟治疗心力衰竭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2):115-116.
被引量:4
8
王振涛.
充血性心力衰竭辨治体验[J]
.四川中医,2005,23(6):9-10.
被引量:10
9
全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专题研讨会纪要[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2):95-100.
被引量:54
10
范爱平.
李介鸣治疗心力衰竭经验拾萃[J]
.北京中医,1995,14(1):6-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4
1
李芳,肖照岑,韩娟,王怡.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4034-4035.
被引量:7
2
崔小磊,毛静远,王贤良,王恒和,李国政,刘洪伟,张富亮,蔡辉.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专家调查分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2):31-33.
被引量:43
3
施彩红.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甘肃中医,2009,22(7):74-76.
被引量:8
4
崔小磊,毛静远,王贤良,王恒和,李国政,刘洪伟,张富亮,蔡辉.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用药专家调查分析[J]
.中成药,2009,31(9):1431-1433.
被引量:16
5
吕健,吴乐文,傅晓霞,谢谷华,杨帆,杨良俊.
壮肾灵颗粒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0,42(6):10-11.
被引量:3
6
伏晓华.
慢性心衰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9-11.
被引量:5
7
孟永梅,王伟,叶会玲.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670-674.
被引量:55
8
郝丽梅,毛静远,王贤良.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历史脉络考略[J]
.中医杂志,2013,54(8):637-639.
被引量:24
9
梁雨才,刘军选.
温心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07-208.
10
张晓伟,杨海燕,金艳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防治[J]
.河南中医,2013,33(9):1474-1475.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197
1
黄文悦,吕仪,丁晓东,王忆勤.
基于移动平均线法改进的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脉图参数特征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6):2209-2216.
被引量:2
2
王艳蕾,颜旭,杨军辉.
从《血证论》气血水理论谈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J]
.四川中医,2022,40(3):36-39.
被引量:17
3
王滢迪,何竹青,李小茜,何建成.
心力衰竭中医病证探析[J]
.中医文献杂志,2023,41(4):61-63.
4
程晓振,胡木,冯玲.
冯玲基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39-41.
被引量:10
5
王明珠,姚磊,李建华,桂明泰,芦波,周训杰,符德玉.
基于“心水-苓桂剂”探讨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76-78.
被引量:7
6
施彩红.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甘肃中医,2009,22(7):74-76.
被引量:8
7
陈艺,方祝元.
附子用于心衰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12-113.
被引量:3
8
吕健,吴乐文,傅晓霞,谢谷华,杨帆,杨良俊.
壮肾灵颗粒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0,42(6):10-11.
被引量:3
9
韩栋,姚成增,蒋梅先.
温补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现代中医治疗中的应用[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4):39-41.
被引量:8
10
赵振霞,朱毅新,赵振敏,王进.
温阳强心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1,26(4):471-472.
被引量:4
1
浦斌红,曹雪滨,胡元会.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及其实践[J]
.中医药通报,2010,9(6):34-36.
被引量:10
2
林瑶,景璟.
浅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
.国医论坛,2012,27(1):52-52.
被引量:9
3
徐远,吴侠.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14(5):295-298.
被引量:3
4
罗源,方朝晖,舒仪琼.
糖尿病前期“从脾论治”的理论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3):322-324.
被引量:10
5
王天麟,韩俊泉,曲鹏飞,权沛沛,王红.
老年性便秘的中医认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4):482-484.
被引量:17
6
许世伟,丰雪琴,裴定邦,林连美.
浅谈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认识[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119-120.
被引量:1
7
杨丽君,唐晨,许方沥.
胃食管反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J]
.甘肃中医,2008,21(8):77-79.
被引量:5
8
裴明创,刘宝山,戴锡孟.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认识溯源[J]
.天津中医药,2005,22(3):254-255.
被引量:4
9
仝小林,段军.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5):347-348.
被引量:128
10
祝木平.
手足口病的中医认识[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9):160-160.
被引量:3
光明中医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