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105,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共引文献42
-
1李艳梅.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农村青年,2020(2):33-34.
-
2汪红艳.论和谐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19-122. 被引量:1
-
3闫立亮,张佃波.拓展大学语文教育渠道 全面提高体育大学生的语文素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3):91-92. 被引量:3
-
4常晓琼.论高校人性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8(4):56-58. 被引量:3
-
5张为清.理工科大学要构建人文大学理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91-92. 被引量:2
-
6陈明清,易锋,卫明.师专三年制体育专业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6):56-58.
-
7胡俊生,李期.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科学化有效化途径之社会学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99-103. 被引量:2
-
8康昊艳.诵读经典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J].神州,2014(9):245-245.
-
9梅岩.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社会学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5(1):149-152. 被引量:2
-
10易思平,叶志新,薛东红,蔡静.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71-7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34
-
1李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思路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8):53-54. 被引量:26
-
2杨阳.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39-40. 被引量:9
-
3刘合行.和谐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99-103. 被引量:3
-
4王建辉,陈大鹏.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及学风教育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11-113. 被引量:40
-
5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中国大学教学,1996(1):8-9. 被引量:43
-
6姚本先,陶龙泽.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学研究,2004,27(6):508-512. 被引量:38
-
7王凌彬.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结构的失衡与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67-68. 被引量:3
-
8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19-24. 被引量:163
-
9孟小军,任胜洪.高师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3):53-57. 被引量:5
-
10蒋岚.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J].教育评论,2006(3):26-2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8
-
1杨唯,孟鹏.基于构建学风测量指标的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10,31(4):35-36. 被引量:2
-
2章冬斌.大学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重点研究——基于财经类大学新生入学情况差异对其学习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0,11(4):38-42. 被引量:10
-
3林琳.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黑河学刊,2012(11):109-110.
-
4王延光.浅析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2-64. 被引量:2
-
5丁楠,孔丽杰,于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8):80-81. 被引量:1
-
6师雷宏,罗俊,谢怀平.高校学风建设融合立德树人理念的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7):93-94. 被引量:3
-
7黄永茂.“三维”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8):22-25. 被引量:2
-
8王崇,王喜春.民族高校民族团结“六进”教育模式初探——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23-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3
-
1陈玉飞,王崇,欧晓霞,刘福余.浅议高等院校的学风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00-101.
-
2廖明,姜峰,朱蕾,郭燕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学质量观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61-65. 被引量:28
-
3张鸿琴.元认知策略与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实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367-370. 被引量:1
-
4蔡文伯,刘曼.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3(4):5-10. 被引量:4
-
5崔滢,夏拥军,孙荣山.基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风建设主体性策略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14(5):24-27.
-
6邱福林.民办高校学风问题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收录文献的统计分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1):54-57. 被引量:1
-
7袁芳.构建高校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61-62.
-
8杨莉,郝育新,吕梅.工程制图测绘周教学改革效果分析[J].图学学报,2014,35(4):603-606. 被引量:9
-
9宫清莲.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路径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1):93-95. 被引量:1
-
10宫清莲.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0):120-121. 被引量:1
-
1张伟跃.科学·人文·个性——现代办学理念中的三要素[J].中小学校长,2002(6):47-48.
-
2孟晓乐.浅谈人文精神教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5(2):104-105.
-
3何其林.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26):29-30. 被引量:29
-
4朱春霞.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作用[J].科技资讯,2007,5(1). 被引量:5
-
5赵婵娟.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26(4):17-18. 被引量:1
-
6陈辉.班主任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12):29-30. 被引量:4
-
7马淑娟,盖靖利,梁玉民.人文精神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2(1):79-80.
-
8魏红,陈颖.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时代教育,2015,0(16):108-109. 被引量:1
-
9王宏娟.爱托起明天的太阳[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18):38-38.
-
10张悦红.人文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从教育哲学上的一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9(4):8-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