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及特征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循环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循环型社会的核心和关键,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循环型社会要求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有限承载能力,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以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为核心,以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制度框架、社会环境为基本保障,适度生产、适度消费,尽量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费,降低环境负荷,形成经济、社会与环境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作者
范战平
任庆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69,共4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3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http://www.gznc.edu.cn/rcpy/doc/lesson2.doc.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4.
3
张超.
循环型社会及其评估指标体系[J]
.江海学刊,2005(4):90-96.
被引量:8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编译.循环经济立法选译[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王树义,吴宇.
关于促进我国循环型社会建立的法律思考[J]
.环境保护,2004,32(1):9-12.
被引量:14
6
王青.
对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一点思考[J]
.日本问题研究,2004,18(1):22-26.
被引量:14
7
李慧明,王军锋,朱红伟.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J]
.中国发展,2005,5(2):4-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郭廷杰.
日本的“食品废物再生法”简介[J]
.再生资源研究,2001(3):37-39.
被引量:10
2
[日]岩佐茂 韩立新 译.环境的思想[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0.
3
郭廷杰.日本《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简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1,(3).
4
.《中国水资源二大危害:稀缺和污染》[N].《中国水利报》,2000年6月15日第五版.
5
.《环保产业将迎来大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4年4月2日.
6
.《武汉朝阳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N].《长江日报》,2002年7月5日.
7
曲格平.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2000.
8
张小明.日本政府力建循环型社会,2002.
9
宁达.日本循环型社会示范工程建设--创建生态城[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2(08).
10
宁达.日本新世纪环境保护重大举措--建造循环型社会[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2(04).
共引文献
232
1
程梅珍.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1):13-15.
2
荆鹏飞,张树深,傅尧.
庄河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2):88-90.
被引量:1
3
崔艳萍,唐祯敏,田志毅.
交通行政的现代理念[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4(2):35-37.
被引量:1
4
黄大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性解析[J]
.求实,2004(8):15-17.
5
张永和.
“扩展秩序”下的中国法治进程[J]
.现代法学,2002,24(1):26-40.
被引量:14
6
罗吉.
释读古代雅典民主理念的不足[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287-289.
被引量:1
7
别红暄.
论中原农村政治认同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5):24-27.
被引量:2
8
毕会成.
雅典贵族与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坛上的贵族现象探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5):103-116.
被引量:3
9
黄大建.
本质论: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贡献——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83-86.
10
石红星.
论作为人性提升两大支撑的法律与道德[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37-3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
1
董芸.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7-29.
被引量:2
2
汤天滋.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
.财经问题研究,2005(2):21-27.
被引量:61
3
谢军安,郭双颜.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1):80-84.
被引量:15
4
邱晨,陈利根.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资源与产业,2006,8(3):94-98.
被引量:8
5
许经勇.“从探索中寻求生态经济学的崛起”,《当代中国经济理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年.
6
陈家刚.生态文明与社会公平[N].中国环境报,2007年10月18日
7
本刊编辑部,阮陪华.
李文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建议[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13(9):37-40.
被引量:11
8
冯之浚,刘燕华,周长益,罗毅,于丽英.
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8(4):1-10.
被引量:65
引证文献
3
1
刘春生.
论生态经济的构建及其价格政策取向[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7):32-33.
被引量:1
2
曾芬钰.
生态经济、生态农业与生态城市[J]
.调研世界,2008(11):38-40.
3
李玉基.
论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3):80-8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金波,陈建成.
具有生态补偿性质的水价改革机制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4):29-30.
被引量:3
2
赵晨辉.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循环经济立法层面微探[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6):107-107.
3
李懋宁.
对《循环经济促进法》法律制度的梳理[J]
.锋绘,2019,0(2):123-123.
4
温容芳.
浅论《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资源战略的完善——以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为目的[J]
.财讯,2018,0(9):119-120.
1
马海萍,康龙.
“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现实意义的思考[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5):4-6.
2
马海萍,康龙.
“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现实意义的思考[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6):6-8.
3
杜辉.
天津循环发展模式借鉴[J]
.管理观察,2006(9):49-50.
4
陈亚军.
愿生态文学作品体现对社会的使命和担当[J]
.今日国土,2015,0(12):38-39.
5
张登国.
构建循环型城市产业[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1-44.
6
周茂春,何金泉.
解构转型期循环经济下的政府治理范式[J]
.沈阳大学学报,2007,19(1):28-32.
7
选择中的悲与哀[J]
.现代保健,2004(8):52-53.
8
陈云.
统治与自治——东京都构建循环型社会的制度分析[J]
.都市文化研究,2007(2):58-87.
9
郑士贵.
解决当今管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探讨[J]
.管理观察,1998(3):3-4.
10
黄旭文.
论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12):120-123.
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