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是把双刃剑
被引量:
12
Cross-holding,double-edged swo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具有财富放大效应,在投资者心理预期或持续资金流入的推动下,它成为神奇的“永动机”,积聚着股市的泡沫.
作者
陈政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新财经》
2007年第7期76-77,共2页
New Economy
关键词
交叉持股
上市公司
双刃剑
放大效应
资金流入
心理预期
投资者
永动机
分类号
F279.31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03
1
包小忠.
日本企业中的相互持股、“稳定股东”和虚拟大股东[J]
.亚太经济,2004(S1):31-33.
被引量:1
2
周龙杰.
论公司相互持股与公司治理结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41-43.
被引量:3
3
吴昊.
日本大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其经济影响[J]
.东北亚论坛,1999,8(1):42-46.
被引量:2
4
南振兴.
母子公司法律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1995,13(4):11-21.
被引量:15
5
田野.
股票价格与股本规模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2004,30(13):77-80.
被引量:1
6
包小忠.
日本企业相互持股把握[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1):41-43.
被引量:1
7
高煜,王忠民.
公司相互持股与中国企业改革——对发展条件、利弊影响及管制对策的分析[J]
.改革,2005(4):92-98.
被引量:1
8
葛开明,耿锁奎.
法人交叉持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上海企业,2005(7):33-35.
被引量:3
9
黄健,周德群.
交叉持股解决企业不合理多元化问题[J]
.江苏商论,2005(8):111-113.
被引量:5
10
高煜.
日本相互持股的近期演变:原因、效应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2005,24(5):12-1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2
1
马兵,邱魏魏.
交叉持股国内外研究综述[J]
.价值工程,2008,27(9):137-139.
被引量:2
2
马龙.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73-79.
被引量:2
3
喻小萍.
新会计准则对相互持股上市公司的影响[J]
.会计师,2008(9):13-15.
4
张弛.
参股行为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1):181-184.
被引量:1
5
冉明东.
论企业交叉持股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公司治理框架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2011(5):78-85.
被引量:16
6
张皎.
试论交叉持股比例对股票价格的影响[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2(5):15-17.
7
赵翠.
上市公司实施交叉持股的经济后果分析[J]
.商业时代,2012(32):82-83.
8
张向阳,任雪艳.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状研究[J]
.商业会计,2013(22):116-117.
9
谢卓涛,梁灶芳.
关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文献综述[J]
.商,2016,0(16):201-201.
被引量:1
10
常晓红,王海云.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关联特征与测度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1):89-9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马洪坤,曾辰航,李仲飞.
交叉持股、企业竞争与双向进入遏制[J]
.管理评论,2022,34(12):73-85.
被引量:1
2
刘铭.
股东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
.上海管理科学,2010,32(6):42-45.
3
张汉江,宫旭,廖家旭.
线性需求供应链中企业交叉持股的定价和绩效变化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0,18(6):65-70.
被引量:35
4
王蕾.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评价与思考[J]
.财会研究,2011(18):51-54.
被引量:4
5
郭葆春,柯浔.
金融业交叉持股动因与路径及其效应——基于平安集团与深发展案例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12,32(6):109-111.
被引量:2
6
李晓春.
论交叉持股之利弊及法律规制路径[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26(5):88-90.
7
刘耀淞,张敏.
交叉持股与企业股票市场风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7):925-930.
被引量:2
8
潘思国.
企业交叉持股行为引发的财务问题研究[J]
.会计师,2013(11):31-32.
被引量:1
9
张向阳,任雪艳.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状研究[J]
.商业会计,2013(22):116-117.
10
沙浩伟,曾勇.
交叉持股、网络位置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2014,27(1):131-142.
被引量:33
1
王林祥.
平衡激励机制的“两极分化”[J]
.经营者,2008(2):22-22.
2
微湖.
房地产还能火多少年[J]
.中国经济报告,2010(6).
3
刘建强.
你不是一台永动机 老板们的中国式休假[J]
.中国企业家,2004,40(10):134-137.
4
卢非平.
人才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永动机[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8(5):126-128.
5
管一新.
联想创新型企业文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2):48-49.
被引量:3
6
黄伟文.
华为如何塑造员工[J]
.商业观察,2015,0(1):74-77.
被引量:1
7
张勇.
卓越管理——企业健康发展的“永动机”[J]
.新材料产业,2014(6):69-71.
被引量:1
8
顾剑云.
创新“伪时尚”之忧[J]
.中国中小企业,2009(1):80-81.
被引量:1
9
伯鑫.
做“百年老店”才是企业的“永动机”—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一席谈[J]
.经贸实践,2009(2):26-27.
10
刘国颖,杨玉霞.
科学的培训体系 企业发展的永动机[J]
.魅力中国,2010(10):74-74.
新财经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