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价值重构与“十七年文学”的整体评价(专题讨论):关于“十七年文学”整体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吴秀明认为,对“十七年文学”应作综合整体评价。它既是20.世纪中国的“十七年文学”,也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十七年文学”,同时也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并高度一体化了的“十七年文学”。张光芒认为,不能用硬性的价值尺度来评判“十七年文学”,应该综合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以“同情的理解”,作为历史叙述的前提,尤其应对生长于时代夹缝中的富有文化启蒙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出价值重估。董之林则进一步指出了“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艰难性,这是无法还原的历史,任何简单的评判都将失去意义,只有跳出预设的思维定式,借助理性的“知识考古”,才能达到评判的意义重构。黄健则揭示了“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重构的内在联系,从现代性重建的视角反思“十七年文学”的得失与应有的价值。
作者 吴秀明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3,共3页 Academic Monthl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86

引证文献24

二级引证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