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秀论文奖一等奖: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2003年第1期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这篇论文是对《新青年》的一次新的解读。它不以理论标新或是非辩难见长,而是始终将《新青年》置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视野之下,考察其历史地位与价值。这不仅使论文具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胸襟与气度,
作者
凌宇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19,共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思想史
《新青年》
优秀论文
陈平原
一等奖
解读
是非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8
1
蒋成瑀.
现代杂文的先导——《新青年》的“随感录”[J]
.浙江学刊,1986(Z1):127-130.
被引量:2
2
宋剑华.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期[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4):76-84.
被引量:3
3
北洋政府查禁书籍、报刊、传单目录[J]
.天津社会科学,1982(5):74-80.
被引量:3
4
黄裔.
追本溯源:重探现代评论派[J]
.中国文学研究,1991(4):64-72.
被引量:4
5
邢铁华.
中国现代文学之背影——论发端[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71-78.
被引量:5
6
贺麦晓.
布狄厄的文学社会学思想[J]
.读书,1996,0(11):76-82.
被引量:9
7
辛实.
徐志摩主编时期的《晨报副刊》——“自由主义热”中的冷思考[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2):125-130.
被引量:3
8
贺麦晓.
“现代中国文学场”国际研讨会[J]
.世界汉学,1998(1):214-215.
被引量:3
9
李宪瑜.
“公众论坛”与“自己的园地”《新青年》杂志“通信”栏[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32-44.
被引量:24
10
朱寿桐.
作为鲁迅“思想故乡”的《新青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5):27-4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史建国.
中国现代文学报刊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22-129.
被引量:1
2
夏寅.
《语丝》体制之形成与北京的报刊出版——关于“同人杂志”与“小周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5):40-59.
3
王海晗.
缺席与在场之间:周氏兄弟介入《新青年》考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5):55-65.
被引量:2
4
黄轶,徐振华.
《新青年》上的苏曼殊--打开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视角[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12):175-18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林绪武.
中共党报党刊史研究报告2021[J]
.新闻春秋,2022(3):10-18.
2
张宝明,陈振可.
“编辑”与“发行”:《新青年》内在运作机制再探[J]
.出版发行研究,2024(1):99-111.
被引量:1
3
徐振华.
新发现的苏曼殊捐上海国学保存会史料考论[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4):124-130.
4
刘卫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角与路径创新——评斯炎伟《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J]
.学术评论,2024(1):77-83.
5
郑雨晴,余意梦婷.
论英诗格律的译法探讨——从《哀希腊》汉译本说起[J]
.现代语言学,2023,11(11):5482-5488.
1
史飞翔.
周作人的最后两年[J]
.文史博览,2009(6):42-43.
2
王学东.
朦胧诗:中国现代诗歌的新传统[J]
.南方文坛,2010(3):106-109.
被引量:3
3
旷新年.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胡适[J]
.读书,2002(9):39-47.
被引量:11
4
董学文.
鲁迅精神的主线与主脉[J]
.中华魂,2011(11):6-7.
5
张俊华.
“厨川白村”应为“鹤见祐辅”[J]
.读书,2002(11):151-151.
6
李泽厚谈鲁迅与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J]
.鲁迅研究动态,1987(11):50-50.
7
邱存平.
“开拓新流”与“修补老例”——《鲁迅的思维方法》之二[J]
.鲁迅研究月刊,1991(10):38-43.
8
王开岭.
小议鲁迅和胡适[J]
.学习之友,2010(4):18-20.
9
罗萌.
作为方法的“娜拉”[J]
.现代中文学刊,2014(2):101-102.
10
何云波.
围棋与义理:思想史视野中的宋代围棋诗歌[J]
.中国韵文学刊,2013,27(3):65-7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