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豌豆优异种质筛选及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被引量: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92~1995年间,在北京、西宁和成都,对初选出的矮生、早熟、大粒、多荚、高蛋白、高淀粉、耐盐、抗旱和抗锈病等251份优异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联合复鉴和综合评价。
作者
宗绪晓
刘芳玉
郭高球
冯钦华
杨俊品
刘莹
机构地区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青海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China Seeds
关键词
豌豆
优异种质
评价鉴定
农艺性状
分类号
S643.3 [农业科学—蔬菜学]
S338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167
1
谢皓,陈学珍,金文林.
浅析豌豆在北京地区的发展潜力[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1):84-88.
被引量:5
2
闫志顺,王瑞清,丰纪凡,刘清明.
覆膜红花单株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35-38.
被引量:9
3
林文群,陈忠,刘剑秋.
福建产青葙子和野生紫苏子的化学成分[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2(4):57-59.
被引量:1
4
濮绍京,金文林,郝丽芳,赵波.
小豆F_3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2):17-20.
被引量:11
5
王敏,张从宇,马同富,姚维传.
大豆品种苗期抗旱性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3):29-32.
被引量:59
6
宗绪晓.
国内外豌豆育咱概况及国内育种展望[J]
.农牧情报研究,1989(10):6-12.
被引量:20
7
史宏,刘学义.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J]
.大豆科学,2003,22(4):264-268.
被引量:27
8
蔡维新.
软荚豌豆反季节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04,35(5):21-22.
被引量:1
9
王凤宝,董立峰,付金锋,张建华.
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宝峰东8的选育[J]
.中国蔬菜,2004(6):21-23.
被引量:4
10
刘学义,张小虎.
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及其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3,21(1):19-24.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22
1
王凤宝,董立峰,付金锋.
半无叶型菜豌豆af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及其利用[J]
.园艺学报,2004,31(6):747-750.
被引量:6
2
董立峰,王凤宝,付金锋,马理.
豌豆小叶突变体基因(af)的定位[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7(4):15-18.
3
杨玉霞,吴卫,郑有良,李伟,黄春燕,刘仁建.
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种子,2005,24(11):18-21.
被引量:23
4
陈文杰,杨晓明.
半无叶型豌豆水旱地条件下产量性状及抗病性分析[J]
.甘肃科技,2007,23(5):208-209.
被引量:2
5
贺晨邦.
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J]
.作物杂志,2007(4):60-61.
6
汪凯华,王学军,陈伯森,季张娟,张秀梅,卢玉兵.
食粒型半无叶豌豆苏豌1号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施肥[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6):140-142.
被引量:6
7
王芳,龙静宜,康玉凡,曾昭海,胡跃高.
北京延庆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引种初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176-180.
被引量:1
8
李占军,王玉岭,金素娟,魏玉昌.
美国大豆种质鉴定与筛选[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2-53.
被引量:1
9
蔡乾蓉,吴卫,杨文婷.
紫苏属植物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841-846.
被引量:10
10
李占军,李敏,金素娟,王玉岭.
河北省抗旱高产夏大豆品种筛选[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01-10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陈晓蓉,龚秋林,陈勇玲,刘灵燕,刘上信,潘其辉.
灰色关联度在苎麻新品种产量构成评价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20-23.
被引量:1
2
王凤宝,付金锋,董立峰.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遗传研究及利用[J]
.遗传,2004,26(6):907-910.
被引量:2
3
杨晓明,任瑞玉.
国内外豌豆生产和育种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科技,2005,36(8):3-5.
被引量:47
4
付金锋,王凤宝,董立峰.
半无叶型豌豆种质研究与育种利用[J]
.作物杂志,2006(2):29-31.
被引量:5
5
官玲亮,吴卫,郑有良,刘仁建,刘雷.
油用型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486-491.
被引量:15
6
贺晨邦.
半无叶型豌豆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J]
.作物杂志,2007(4):60-61.
7
汪凯华,王学军,陈伯森,季张娟,张秀梅,卢玉兵.
食粒型半无叶豌豆苏豌1号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施肥[J]
.江苏农业科学,2007,35(6):140-142.
被引量:6
8
王芳,龙静宜,康玉凡,曾昭海,胡跃高.
北京延庆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引种初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176-180.
被引量:1
9
栗利元,郑联寿,张未芳,王雪琴.
豌豆鲜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54-155.
被引量:2
10
刘江,陈兴福,杨文钰,高娟.
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的比较[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997-2998.
被引量:3
1
刘彦军,张运校,曹云刚.
如何搞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J]
.种子科技,2012,30(6):29-31.
2
王建迎.
认真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J]
.玉米科学,2004,12(z1):53-54.
被引量:3
3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李宝英.
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后代抗灰斑病鉴定筛选[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3):17-19.
被引量:7
4
贺晨邦,郭高球,冯钦华,车晋叶,周青.
豌豆优异资源的评价鉴定和筛选[J]
.青海农林科技,1999(4):11-13.
被引量:2
5
刘敏,牟愔,李绪清,贺丽,尤莉,张其蓉.
如何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J]
.农业科技通讯,2011(5):93-94.
被引量:8
6
吕晓菡,王世恒,柴伟国.
国外花椰菜材料的引进及评价[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3(6):35-37.
被引量:7
7
骆爱玲,刘家尧,马德钦,王学臣,梁峥.
Relationship Between Drought Resistance and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in the Shoots of Different Genotypic Wheat and Sorghum[J]
.Acta Botanica Sinica,2001,43(1):108-110.
被引量:5
8
王海华,刘兢文,程明凯,魏占彬.
如何做好小麦区域试验工作[J]
.农业科技通讯,2016(2):5-7.
被引量:1
9
于琴芝,朱林,梁聪耀,胥宇建,丁成泉.
4个花椰菜新品种的引进及评价[J]
.南方园艺,2016,27(1):11-12.
10
尹自友,包丽仙,陆丽丽,毕永新,隋启君.
鲜食、炸片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301”[J]
.云南农业科技,2010(3):44-45.
被引量:3
作物品种资源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