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
被引量:
5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及目标,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剖析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适用性,提出区域经济合作的运作机理和对策。
作者
冷志明
张合平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商学院
出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共2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05BJY009)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5JJ30127)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种群生态学
区域经济合作
机理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678
引证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402
参考文献
4
1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及国际区域经济合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
曲亮,郝云宏.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71-374.
被引量:102
3
申秀英,卜华白.
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一种分析[J]
.经济地理,2006,26(2):322-325.
被引量:57
4
冷志明,秦其文.
湘鄂渝黔边统一市场建设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30-3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陈波.
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经济研究,2004,39(11):78-84.
被引量:293
2
卜华白,高阳.
共生理论及其对企业联盟战略的构筑启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31-34.
被引量:13
3
卜华白,刘沛林.
群簇企业“共生进化”的途径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5(10):231-233.
被引量:8
4
刘国光 王洛林 李京文.2001年中国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闻大中.城乡统筹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N].劳动保障报,2003-03-05.
6
李联山.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与建议[EB/OL].http://www.hzwh.cn/htdocs/xxlr1.asp?ID=5 728.
7
刘沛林 申秀英.中国古村落旅游之现状、问题及对策[J].(台湾)真理观光学报,2004,(2):37-58.
8
黟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EB/OL].http://www.sina.com.cn.
9
孙海鸣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国内厦国际区域合作[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
吴飞驰.关于共生理念的思考.哲学动态,2000,(6).
共引文献
154
1
苏海洋,陈朝隆.
不同开发模式红色旅游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共生发展差异研究——以革命老区梅州蕉岭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4):434-441.
被引量:9
2
田里,闫子豪,张鹏杨.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国边境省域旅游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生态旅游,2024,14(2):391-409.
被引量:1
3
纪金雄,陈秋华.
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J]
.现代农业,2009(6):109-112.
被引量:11
4
时维金,沈建华,万宇.
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跨省区体育科研合作机理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1):55-64.
被引量:4
5
赵英丽.
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J]
.城市规划学刊,2006(1):32-38.
被引量:71
6
段娟,文余源,鲁奇.
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4):118-128.
被引量:62
7
段娟,文余源,鲁奇.
我国中部地区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7-10.
被引量:12
8
刘春,邓正琦.
渝鄂湘黔边区统一劳动力市场构建探讨[J]
.湖北社会科学,2007(3):74-76.
9
程慧,李宗植.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共生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7(3):46-49.
被引量:4
10
陈杰.
社区银行共生系统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构想[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113-11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78
1
马玉玲,戴晓慧,闫志利.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技能形成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阐释[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3):52-58.
被引量:13
2
朱成晨,闫广芬.
跨界与共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20-28.
被引量:23
3
乌拉尔·沙尔赛开.
共生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优化策略[J]
.社会科学家,2020(8):50-56.
被引量:14
4
唐智彬,郭欢.
作为乡村“治理术”的农村职业教育:内涵与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3):75-82.
被引量:30
5
王思薇,陈西坤.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邻近性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23,43(4):86-93.
被引量:2
6
许立勇,周从从.
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及其发生机制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20(4):10-15.
被引量:3
7
张鸿雁.
“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的整合与建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J]
.社会科学,2007(5):4-13.
被引量:29
8
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J]
.经济地理,2007,27(6):952-955.
被引量:38
9
林慧丹,高更君.
基于联动战略的长三角区域物流政策基础平台的构建[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27(S1):134-138.
被引量:5
10
王富有,陈建华.
自然保护区经费来源问题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226-2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4
1
王纯彬.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规划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J]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9(1):60-65.
2
钟学思,邓闻静.
中国城市群城市旅游共生合作关系比较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2020(1):181-194.
被引量:1
3
黄开勇,李向军,唐秉涛.
关于构建“桂林旅游北部金三角”的几点思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179-180.
4
刘德谦.
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与机遇[J]
.旅游学刊,2008,23(3):13-18.
被引量:52
5
魏风劲.
政府与市场的共生和互动——金融海啸对中国宏观调控变革的启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111-115.
被引量:8
6
白凯,孙天宇.
旅游景区形象共生互动关系研究——以西安曲江唐文化旅游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0,30(1):162-166.
被引量:16
7
梁小青.
区域经济空间与城乡联系的理论综述[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1):60-64.
8
常玉苗.
沿海欠发达地区经济联动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沿海开发为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27-130.
被引量:9
9
邓陈亮,李樑.
共生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2):47-48.
10
高凯.
高校地理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模式构建[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57-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02
1
党中华,翁政魁,毛杰.
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技术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职业技术,2022,21(12):25-33.
被引量:4
2
辛杰,屠云峰,张晓峰.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系统构建研究[J]
.管理评论,2022,34(11):218-232.
被引量:13
3
苏海洋,陈朝隆.
不同开发模式红色旅游景区与核心旅游社区共生发展差异研究——以革命老区梅州蕉岭县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4):434-441.
被引量:9
4
朱成晨.
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共生机制与“超系统”境域[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5):108-115.
被引量:3
5
王维然,蔡玉洁.
中国与中亚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134-142.
被引量:5
6
黄美娇.
“星创天地”创业服务运行机制优化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37-43.
被引量:3
7
田里,闫子豪,张鹏杨.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国边境省域旅游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生态旅游,2024,14(2):391-409.
被引量:1
8
许春晓,王宏婷.
景区共生能量测算模型构建与应用[J]
.中国生态旅游,2021(5):767-779.
被引量:1
9
向洁,胡青江,闫海龙.
“一带一盟”视域下中俄产能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金融发展评论,2020(4):43-56.
10
许立勇,周从从.
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及其发生机制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20(4):10-15.
被引量:3
1
冷志明,张合平.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合作机理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07,28(6):15-18.
被引量:28
2
冷志明,易夫.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机理[J]
.经济地理,2008,28(3):433-436.
被引量:60
3
袁琪,梅强,宋吉泉.
区域内创业活动周期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10X):197-198.
4
王克亚,成小梅.
基于共生视角的郑汴新区发展[J]
.特区经济,2012(4):175-178.
5
戴卫明,肖光华.
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08-211.
被引量:7
6
于风雨.
基于技术创新的呼伦贝尔产学研合作机理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7):18-20.
7
刘文革,王磊.
金砖国家能源合作机理及政策路径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74-82.
被引量:8
8
罗珉.
组织理论的新发展——种群生态学理论的贡献[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3(10):34-37.
被引量:34
9
朱锡平.
社会的合作机理及其合作的社会结构分析[J]
.财经政法资讯,2005,21(5):3-14.
10
陈宗仕,郑路.
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绩效——种群生态学和制度学派结合视角[J]
.社会学研究,2015(4):26-45.
被引量:16
经济纵横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