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路基沉降机理及其预测分析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路基沉降机理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归纳对比各类沉降预测模型,根据组合预测的思想通过加权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通过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发现S形曲线拟合优度明显更好;组合模型确实能有效利用每种模型的信息而使预测值更为精确,组合模型的建立方法是合理且能够应用的。基于一维固结的解析法计算的最终沉降值与预测值的比较表明预测方法是可行的。两种计算方法都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作者
余潜
机构地区
中铁八局科技研发中心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5期8-10,共3页
Railway Standard Design
关键词
路基
沉降预测
组合模型
分类号
U213.15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6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11
1
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79.
2
刘增贤.
公路软基次固结及其工程意义探讨[J]
.公路,2006,51(2):73-76.
被引量:7
3
谭昌明,徐日庆,周建,龚晓南.
软粘土路基沉降的一维固结反演与预测[J]
.中国公路学报,2002,15(4):14-16.
被引量:17
4
DBAG(德铁).土工建筑物技术报告草案[R].1997:U4.
5
叶观宝,司明强,赵建忠,徐超.
高速公路沉降预测的新方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540-543.
被引量:23
6
冯震,许兆义,王连俊,阎文发.
路基沉降的灰色理论预测及其应用[J]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28(4):23-26.
被引量:30
7
肖武权,冷伍明.
路堤沉降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J]
.铁道工程学报,2004,21(4):50-53.
被引量:9
8
Bates J N,Granger C WJ.Combined forecasting[J].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69,20.
9
李涛,张仪萍,张土乔.
软土路基沉降的优性组合预测[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8):3282-3286.
被引量:48
10
赵明华,刘江波,余颜.
高填石路堤沉降变权重组合预测方法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4):53-57.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梅国雄,宰金珉,赵维炳,殷建华.
固结试验的数学描述[J]
.岩土力学,2004,25(z2):577-580.
被引量:5
2
耿继进.
灰色预测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J]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4,19(1):57-62.
被引量:20
3
房后国,刘娉慧,肖树芳,林德全.
海积软土排水固结机理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2):207-212.
被引量:21
4
王郁.
组合预测何以兴起[J]
.预测,1989,8(4):1-2.
被引量:8
5
谢康和,潘秋元.
变荷载下任意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J]
.岩土工程学报,1995,17(5):80-85.
被引量:104
6
凌迎春.
GM(1,1)置零建模法及其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5):108-112.
被引量:5
7
吕培印,杨锦军,陈伟.
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报建筑物地基沉降量[J]
.辽宁工学院学报,1996,16(4):27-30.
被引量:17
8
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9
叶书媵 叶观宝.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0
[4]Bates J N,Granger C W J.Combined Forecasting[J].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69,20:
共引文献
163
1
李晋洪.
变权组合模型在预测工后沉降上的应用[J]
.区域治理,2017,0(11):115-117.
2
姚云逸,吴军,胡伍生.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J]
.现代测绘,2012,35(2):10-12.
被引量:2
3
谢应赞,杨成忠,夏新桥,程远鹏,任文斌.
高填石路堤沉降机理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3):28-30.
被引量:2
4
余斌.
陡坡上高填石路堤自重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3):31-35.
5
苟静波,张燕明.
双优化GM(1,1)新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11):101-104.
被引量:1
6
张仪萍,曹国强,李涛,张土乔.
分级加载条件下沉降预测方法[J]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1):30-33.
被引量:21
7
俞亚南,张仪萍,高庆丰.
成层软土地基黏弹性参数反演及沉降预测[J]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7):112-115.
被引量:5
8
肖武权,冷伍明.
软土路基沉降实时建模动态预测[J]
.岩土力学,2005,26(9):1481-1484.
被引量:13
9
夏银飞,张季如,夏元友.
时间序列在路基填筑期间的应用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2):68-71.
被引量:3
10
胡立锋,林兵华,俞亚南.
成层软土地基粘弹性参数反演及沉降预测[J]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4):9-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王应铭,李肖伦.
郑西客专陕西段路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简介[J]
.岩土力学,2009,30(S2):283-286.
被引量:14
2
金志高.
高饱和土固结及饱和度对土体固结的影响[J]
.中国工程科学,2004,6(9):73-76.
被引量:1
3
柴敬,魏世明,常心坦,李毅.
岩梁变形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4068-4071.
被引量:23
4
张志红,赵成刚,邓敏.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新进展[J]
.岩土力学,2005,26(4):667-672.
被引量:15
5
赵俊明,石名磊,张宏.
灰色理论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5):56-58.
被引量:29
6
周传世,刘永清,邹自德.
组合预测模型的筛选[J]
.预测,1995,14(1):56-57.
被引量:12
7
刘增贤.
公路软基次固结及其工程意义探讨[J]
.公路,2006,51(2):73-76.
被引量:7
8
王文科.
徕卡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香港九龙铁路中的成功应用[J]
.测绘通报,2006(4):72-73.
被引量:4
9
杨林浩.
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沉降观测方案[J]
.铁道工程学报,2006,23(4):10-13.
被引量:20
10
姜衍祥,杨建图,董克刚,黄立人,周俊,于强.
利用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分析[J]
.测绘科学,2006,31(5):63-65.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5
1
陈振来.
滨海道路软土路基沉降工后预测——以厦门杏林北外环道路为例[J]
.福建建筑,2008(3):40-42.
2
吴清海.
1st0pt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测绘科学,2009,34(4):34-35.
被引量:3
3
郝晋豫,朱少捷.
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监测方案的探讨[J]
.铁道工程学报,2010,27(3):33-36.
被引量:15
4
赵静.
高速客运专线天然黄土地基工后沉降数值模拟[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0(15):3662-3666.
被引量:4
5
赵晓龙,刘玉海,卞汉兵,邱庆坤,邱秀梅.
非饱和重塑土固结变形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1):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吴清海,李国战,单昌威.
220KV高压变电所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研究[J]
.测绘科学,2010,35(1):107-108.
2
陈光富,蔡德所,刘健夫,汪青,杨乐.
一种新型铁路路基沉降监测技术探讨[J]
.铁道建筑,2011,51(6):90-92.
被引量:4
3
付云文,袁伟.
组合模型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6):30-33.
被引量:2
4
韩涛,黄家会,李建清.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深井井壁结构监测[J]
.铁道工程学报,2011,28(11):88-92.
被引量:11
5
杨国朋,江志安,李卫华.
晋中某铁路松软土路基地基处理试验研究[J]
.铁道勘察,2012,38(1):28-32.
被引量:1
6
徐国权,熊代余.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光学,2013,6(3):306-317.
被引量:94
7
李春红.
郑徐客运专线深厚层黏性土地基沉降预测分析[J]
.铁道勘察,2014,40(1):27-29.
8
王闰.
郑徐客运专线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
.铁道勘察,2014,40(2):72-74.
被引量:1
9
李俊,卢大玮,李家春.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警研究[J]
.路基工程,2014(3):95-99.
被引量:4
10
卫艳霞.
工程施工中变形观测技术与方法[J]
.山西建筑,2014,40(27):207-209.
被引量:1
1
何益祥.
路基沉降预测分析[J]
.山西建筑,2008,34(4):288-289.
被引量:8
2
刘蓬风.
一座S形曲线斜拉桥的抗风抗震分析和设计[J]
.国外桥梁,1990(1):46-54.
被引量:2
3
陆春其,梅岭,梅国雄.
公路地基沉降预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10,27(1):6-10.
4
宣海洋,彭飞.
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J]
.市政技术,2013,31(5):26-27.
5
刘兴平,贾文君,杨有海.
三种沉降预测模型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分析[J]
.路基工程,2008(3):63-65.
被引量:4
6
邓锐,李波,罗海风.
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J]
.铁道勘察,2014,40(4):24-27.
被引量:3
7
孙公新,胡克辉.
“S”形曲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体制作中的关键技术[J]
.铁道建筑,1999,39(7):4-6.
8
周炳辉.
路基沉降变形机理浅析[J]
.科技信息,2009(17):314-314.
被引量:3
9
虾名龙郎(口述),朱锷.
潮流的力量[J]
.艺术与设计,2013,2(5):84-85.
10
李莉.
水管式沉降仪应用技术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07(1):97-98.
被引量:5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