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来沪就读本科生地域流动与中国的地区平衡——大学生就业地选择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来沪就读的来自上海八所高校350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2004年),分析了毕业生流动的距离特征,由此引出了中介城市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中介城市引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学生就业心理倾向,推导出了毕业生就业地基本引力模型,试图寻求使中国人才趋向平衡的方法。最后,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
卢姗
王琼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人口研究所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6,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就业地
中介城市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135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25
参考文献
4
1
宁越敏.
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J]
.人口与经济,1997(2):9-16.
被引量:39
2
朱传耿 顾朝林 马荣华.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56(5):549-560.
3
段敏芳.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6):16-20.
被引量:19
4
黄寅梅.
在宁流动人口就业途径选择调查与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02,15(3):11-1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杨云彦,陈金永,刘塔.
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武汉调查”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发现[J]
.中国人口科学,2001(2):52-58.
被引量:32
2
王毅杰,倪云鸽.
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42-49.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116
1
王婷.
贫困山区劳务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S1):170-175.
被引量:3
2
翁桂兰,柴彦威,马玫,王新风.
大都市区居民对新兴边缘城市的认知与迁居意向——以天津大都市区为例[J]
.人文地理,2003,18(4):5-9.
被引量:15
3
朱传耿,马荣华,甄峰,顾朝林.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结构[J]
.人文地理,2002,17(1):65-68.
被引量:49
4
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苏立增.
年轻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49-55.
被引量:15
5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
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
.青年研究,2005(2):1-7.
被引量:59
6
葛莹,姚士谋,蒲英霞,贾凌.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类型的地理格局[J]
.人文地理,2005,20(3):21-25.
被引量:83
7
毛勇,胡四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
.江西教育科研,2005(7):21-24.
被引量:5
8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
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
.地理学报,2005,60(5):817-826.
被引量:162
9
鲁奇,吴佩林,鲁礼新,王国霞.
北京流动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J]
.地理学报,2005,60(5):851-862.
被引量:46
10
WANG Wu-yi,ZHANG Li,LI Hai-rong,LI Ri-bang,YANG Lin-sheng,LIAO Yong-fe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AND TRENDS OF AGEING IN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5,15(3):200-20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5
1
宁小华.
“极点”对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的影响[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103-105.
被引量:4
2
张召,路日亮.
塑造生态理性人的实现路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89-92.
被引量:7
3
丘海雄,张应祥.
理性选择理论述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1):118-125.
被引量:126
4
沈艳,张恺.
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基于2013届高校毕业生调查的实证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5(5):30-36.
被引量:13
5
孟大虎.
不确定环境中的抉择:从专业选择到职位决策[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9-104.
被引量:20
6
姚先国,赖普清.
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
.经济研究,2004,39(7):82-90.
被引量:284
7
郭丛斌.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4):43-49.
被引量:62
8
包群,阳小晓,赖明勇.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J]
.统计研究,2004,21(9):12-18.
被引量:20
9
俞宪忠.
人口流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117-121.
被引量:19
10
赖德胜,田永坡.
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
.经济研究,2005,40(11):111-119.
被引量:158
引证文献
14
1
王文波,宋琦,李鹏军,林波.
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区域性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8):691-695.
被引量:11
2
王文波,吴冰,林波.
影响知识型员工区域间流动三类要素关系分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13,34(2):116-120.
3
杨静.
非沪籍上海文科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华东政法大学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10):30-31.
4
何仲禹,翟国方.
我国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人文地理,2015,30(2):37-42.
被引量:64
5
马莉萍,董璐.
逃离还是北漂?——高校毕业生落户北京政策与毕业生的就业选择[J]
.教育与经济,2015,31(3):23-30.
被引量:9
6
赵爽,陈歆悦,石璞洁.
对大学生就业地域意向的研究——一种理性理论选择的解释[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0):44-44.
7
肖新成.
基于推拉理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实证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5(7):71-75.
被引量:11
8
朱迪.
北上广还是二线?——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5(11):96-103.
被引量:33
9
陈希路.
宏观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地择业[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4):196-208.
被引量:4
10
李宜可.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高校的调查研究[J]
.北方经贸,2018(8):145-14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25
1
于杨瀚,刘玉照.
文化离合式迁移:回不去的家乡与大城市的“诱惑”——以S地“211/985”高校研究生院校地就业为例[J]
.当代青年研究,2023(5):47-59.
被引量:1
2
李长熙,张伟伟.
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知识图谱(2003-2021年):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23(4):100-112.
被引量:3
3
李枝霖,李佳.
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222-229.
被引量:2
4
宋秋霖,邓永辉.
黑龙江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0,0(2):65-67.
被引量:1
5
宗晓华,王立成.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贡献:层级异质性与驱动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9):39-51.
被引量:6
6
李琦.
基于灰色模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实证研究——以全国9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9(S01):123-128.
被引量:10
7
翁清雄,杨书春,曹威麟.
区域环境对人才承诺与根植意愿的影响[J]
.科研管理,2014,35(6):154-160.
被引量:23
8
王志春,刘以信,姚善良,李春宏,殷兆红,蒋祝成,叶仁红.
不同施氮水平对晚播啤麦效应探讨[J]
.大麦科学,2000(1):25-26.
9
侍夏芳,陈银球,李坤.
高校研究生就业偏好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18,0(24):113-116.
被引量:14
10
何仲禹,翟国方.
我国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人文地理,2015,30(2):37-42.
被引量:64
1
李寂荡.
住在城中央[J]
.人大论坛,2014(8):60-60.
2
杨东平.
分数线的倾斜和矫正[J]
.中国改革,2001(10):19-20.
被引量:4
3
倪隽.
董老师[J]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04,0(12):2-2.
4
李娟.
词汇“混搭”的幽默艺术[J]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2014,0(13):31-31.
5
赵琦.
从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的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66-67.
被引量:1
6
吴婷,于洪洪.
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59-61.
被引量:5
7
赵翠英.
浅谈小学中年级的情境作文教学[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3):113-113.
8
马金明.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
.未来英才,2016,0(1):85-85.
被引量:1
9
顾健,陆建隆.
北京大学“先修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市试点学校的调查数据[J]
.上海教育科研,2015(6):9-12.
被引量:1
10
张哓青.
中国人才要实现全球化[J]
.留学生,2013(11):31-31.
中国青年研究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