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完善社会调控机制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本文从社会调控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问题是实现利益的合理和有效整合,而社会调控作为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途径。
作者
夏芸
机构地区
南京政治学院
出处
《前沿》
2007年第2期182-184,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调控
利益协调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26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
李强.
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J]
.学会,2005(4):38-39.
被引量: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
刘崇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05,(3).
共引文献
1126
1
潘春良.
以问题为中心确立研究方向和构建研究体制——对地方社科院研究方向定位和研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10-14.
2
刘大椿.
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18-25.
被引量:39
3
杨昌宇.
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J]
.北方论丛,2004(5):120-123.
被引量:3
4
肖祥.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反对权力拜物教[J]
.理论探讨,2002(4):55-58.
被引量:1
5
吴卫军.
试论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58-62.
6
谢晖.
论法律实体[J]
.山东社会科学,2004(10):64-73.
被引量:4
7
喻中.
关于法律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J]
.探索,2002(2):59-63.
被引量:9
8
曹刚.
应用伦理学中的程序问题——关于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建构原则[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56-61.
9
郝贵生.
论马克思对法国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及现实意义[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1-6.
被引量:1
10
李志国.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理论及我国的现实——温州私营经济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05(2):36-3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
1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张腾霄.试论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引证文献
1
1
黄洪程,陈凤.
社会调控的量化和义率设想的一些思考[J]
.管理观察,2012(26):121-122.
1
杨英梅.
论生育文明[J]
.中国妇运,2004(9):48-48.
2
汪海霞.
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思考[J]
.公安教育,2005(9):8-11.
被引量:1
3
王世珍.
关于建构基因技术社会调控机制的思考[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32-35.
4
李宝玉.
利益均衡:和谐社会的基石[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27(2):116-119.
被引量:1
5
王琳,刁玉萍.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推进人才工作创新[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0(1):59-60.
6
闫向连.
激励理论的发展动态探析[J]
.未来与发展,2011,32(11):16-19.
被引量:2
7
黄英,叶泽来.
略论利益关系与社会和谐[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4S):184-185.
被引量:2
8
苏利霞,赵静.
公共决策的伦理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J]
.北方经贸,2010(5):7-8.
9
王斌,李康平.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意义[J]
.东岳论丛,2006,27(6):125-128.
10
章猷才.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由“瓮安事件”谈起[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4):18-18.
前沿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