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途径和核心种子的生产,着重讨论了冷水串灌繁殖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认为对近年来选育成功的两系超级稻不育系亲本繁殖技术深入研究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作者
贺治洲
陈立云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研究》
2006年第5期383-387,392,共6页
Crop Research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
编号2001AA241023
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
编号04QNB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种子
繁殖
分类号
S511.210.3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7
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641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40
1
何强,陈立云,唐文邦,刘国华,邓化冰,杨益善,雷东阳.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C815S异交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19-21.
被引量:7
2
陈文,陈德清,王效宁,孟卫东,陈汇林.
发挥海南热带气候优势 建立两系杂交稻繁殖基地[J]
.作物杂志,2006(1):26-27.
被引量:11
3
邓华凤.
水稻温敏不育系高海拔低产田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9,14(5):18-20.
被引量:14
4
武小金,袁隆平.
应用群体改良技术选育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4,30(6):589-592.
被引量:10
5
张旭,黄农荣,林道宣,刘彦卓,孔清霓,刘鸿先,王以柔,李美茹,李平,曾韶西.
温室冬繁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原种方法的初步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6,4(3):50-55.
被引量:6
6
刘爱民,李必湖.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J]
.杂交水稻,1996,11(3):25-28.
被引量:17
7
符辰建,杨翠国,郑卫华,杨远柱,唐平徕.
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冷灌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04,19(1):22-24.
被引量:24
8
向关伦,黄宗洪,潘建慧,杨占烈.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再生复育及利用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00,28(3):10-11.
被引量:6
9
杨怀礼,朱建军.
培矮64S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2):10-13.
被引量:15
10
邓启云.
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05,20(2):15-18.
被引量:142
二级参考文献
217
1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黄德娟.
两用核不育水稻的选育与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2,16(S1):216-219.
被引量:4
2
李树香,冯丽芳.
杂交稻新组合粤杂92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4(7):25-25.
被引量:1
3
陈友订,万邦惠,张旭.
华南双季超级稻分蘖盛期理想形态性状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968-974.
被引量:32
4
杨仁崔,王乃元,梁康迳,陈顺辉,陈青华,陈七均.
籼稻温敏核不育5460S 的研究[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2):135-140.
被引量:10
5
周元昌,蔡俊迈,李维明.
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3):269-273.
被引量:6
6
蒋佐升,徐庆国,董延瑜,康春林.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育性转换及育性遗传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3):217-222.
被引量:9
7
曾汉来,张自国,元生朝,李玉珍,张端品.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5):401-406.
被引量:21
8
何强,陈立云,唐文邦,刘国华,邓化冰,杨益善,雷东阳.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C815S异交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19-21.
被引量:7
9
廖伏明.
中国超级稻单季稻第2期目标提前一年实现[J]
.杂交水稻,2004,19(6):50-50.
被引量:25
10
杨仁崔,李维明,王乃元,梁康迳,陈青华.
籼稻光敏核不育种质5460 ps 的发现和初步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1):47-48.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641
1
刘凯,李三和,徐华山,陈志军,杨国才,游艾青.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EH1S[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23):48-49.
2
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26-31.
被引量:63
3
周广洽,王三良.
水稻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含eui基因)的研究[J]
.作物研究,2004,18(4):208-211.
被引量:1
4
林强,周天理,郑秀平,许明.
杂交水稻不育系提纯和去杂技术的探讨[J]
.福建稻麦科技,2001,19(S1):22-24.
被引量:3
5
ZENG Han-lai,ZHANG Duan-pin,ZHANG Zhi-yu,YI Wen-kai,ZHU Xin and MENG Hui-jun(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Wuhan 430070 , P. R . China ).
Studies on the Photoperiod Sensitive Characters of Male Fertility Alteration of Peiai64S' Main Male Genic Sterile Gen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5):481-485.
6
夏快飞,陈良碧.
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S单胞期花药蛋白质的固相双向电泳分析[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1):18-22.
7
杨烨,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28-332.
被引量:2
8
盘毅,陈立云,肖应辉.
水稻耐热遗传育种及热激蛋白的研究综述[J]
.作物研究,2008,22(S1):363-367.
被引量:1
9
易著虎,呼格吉乐图,陈詹,肖层林.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86-389.
被引量:3
10
雷东阳,肖层林,陈立云.
两系杂交稻制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作物研究,2008,22(S1):390-39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5
1
邱振国,陈雄辉,彭海峰,陆燕朋,万邦惠,张浙峰,葛艳艳.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广州越冬繁殖的可行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5):25-29.
被引量:8
2
李新奇,袁隆平.
水稻低温敏两用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3(1):10-11.
被引量:10
3
孙宗修,熊振民,闵绍楷,斯华敏.
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的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2):49-55.
被引量:35
4
杨文才,杨远柱,石天宝,符辰建,郭万如,凌文彬,陈运泉.
水稻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陆18S冷灌繁殖技术[J]
.种子,2004,23(11):79-80.
被引量:5
5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3(2):15-16.
被引量:61
6
袁隆平.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提纯和原种生产[J]
.杂交水稻,1994,9(6):1-3.
被引量:134
7
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卓丽圣.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的分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4):11-16.
被引量:43
8
吴春珠,郑建华,赵明富,郑雪华,蔡巨广,杨聚宝.
水稻核不育系叶龄观察及其制种技术的探讨[J]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20-22.
被引量:1
9
陈文,陈德清,王效宁,孟卫东,陈汇林.
发挥海南热带气候优势 建立两系杂交稻繁殖基地[J]
.作物杂志,2006(1):26-27.
被引量:11
10
陈雄辉,万邦惠,梁克勤.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越冬繁殖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6,11(2):10-1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6
1
张繁,肖晓,刘爱民,张海清.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种子,2008,27(10):63-67.
2
刘海,肖应辉,唐文邦,邓化冰,陈立云.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研制与应用[J]
.作物学报,2011,37(5):755-763.
被引量:23
3
吴春珠,郑燕梅,吴永营,胡如英,杨聚宝,肖承和.
核不育系SE21S的优异特性及利用价值[J]
.福建稻麦科技,2018,36(3):4-9.
被引量:1
4
康洪灿,李国生,王锦艳,周兴王,杨钏杰,尹正钦,谢艳芬,何荣满,钏兴宽.
云南高原籼粳交错区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
.杂交水稻,2021,36(1):37-40.
被引量:4
5
王立宁,齐松平,李振宇,于亚辉,毛艇,阙补超.
恒温层换热稻田降温系统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研究中的应用[J]
.杂交水稻,2022,37(2):27-32.
6
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杜雪树,殷得所,查中萍,戚华雄.
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E农1S海南高产繁种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A02):17-1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夏明元,董华林,吴波,徐得泽,李进波,万丙良,钟余平,周长春,魏武,廖传新,金卫兵.
高产广适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E两优121的选育与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107-109.
2
唐文邦,张桂莲,陈立云,王建龙,刘海,肖应辉,刘国华.
解决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繁殖问题的策略与实践[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66-171.
被引量:11
3
王建龙,吴立群,刘建丰,戴良英,刘雄伦,肖应辉,谢红军,刘群恩,李婷,贾先勇,王国梁,袁隆平.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抗稻瘟病主效基因的定位[J]
.作物学报,2012,38(3):408-415.
被引量:3
4
李彬,邓元宝,颜学海,杨阳,刘彭强,杜勇,谢培,王德正,邓其明,李平.
一个粳稻来源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2014,40(1):54-62.
被引量:13
5
陈小敏,陈汇林,邹海平,王斌.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南繁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81-186.
被引量:4
6
鲁孟海,庄广友.
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云南精确定量繁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48-49.
被引量:4
7
陈小敏,陈汇林,邹海平,王斌.
Study on the Agroclimatic Division of Thermosensitive Genetic Male Sterility Rice Breeding[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2):350-354.
被引量:1
8
庄广友,鲁孟海.
水稻亲本种子“99.9%”质量控制策略与实践[J]
.中国种业,2015(3):37-39.
9
张云,涂建,刘晓利,黄平,李华慧,辜琼瑶,卢义宣,杨久,陈忆昆,奎丽梅.
海拔和播期对水稻Y58S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2):465-470.
被引量:2
10
涂志业,符辰建,张章,李翔,刘爱民,杨远柱.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云南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16,31(1):23-25.
被引量:5
1
付志刚,张声函.
三系杂交稻亲本繁殖高产栽培技术试验[J]
.江西农业科技,1999(4):21-22.
2
姚安学,杨家伟,王显贵,黎富平.
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金都糯1号的制种技术[J]
.种子,2014,33(7):121-122.
被引量:1
3
汪芳琳.
杜仲苗木的繁殖途径[J]
.农家致富顾问,1993(2):14-15.
4
陈世建,陈美才,张振华,严秋平,陈芳,常茉莉.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810S繁殖技术[J]
.作物研究,2007,21(4):453-454.
被引量:4
5
严少妹.
超级稻两优616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14,32(3):80-81.
被引量:2
6
张建平.
两系超级稻新组合双两优293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78-78.
7
石纪成,谢喜中.
两优0293在宁乡做中稻的表现及其高产栽培[J]
.科学种养,2009(5):11-12.
8
陈岩科,杨俊毅,谷德旺.
两优0293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温州农业科技,2007(1):35-36.
被引量:2
9
林明贵,陈双龙,张轼.
加快发展两系杂交稻 促进粮食再上新台阶[J]
.福建农业,1998(12):13-13.
10
陈应南君,丁美顺,王守海,台德卫,王伍梅,张培申,杨联松,白一松,张效忠.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 289 亲本繁殖技术[J]
.中国稻米,2016,22(3):104-106.
作物研究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