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的产生、特点及影响
被引量:
7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on Government S&T Reward and Its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的产生、特点及影响ThoOriginandCharacteristicsofChina’sNon—GovernmentS&TRewardanditsEffect¥//王炎坤(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武汉430074)黄...
作者
王炎坤
黄灿宏
钟书华
机构地区
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6年第7期49-50,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基金
国家科委软科学课题
关键词
中国
民间科技奖励
科技事业
科技奖励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G31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3
1
徐冰.
科研成果的奖励形式、对象与奖励的分配[J]
.中国科技奖励,1996,4(1):21-23.
被引量:1
2
谭文华.
科学奖励制度与方式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3):6-10.
被引量:15
3
常新,王春枝.
科技与人文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演化轨迹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8-21.
被引量:3
4
焦贺言,赵宇彤,刘洪忆.
论我国民间科技奖励与国家科技奖励差异[J]
.云南科技管理,2005,18(3):9-11.
被引量:3
5
钟书华,王炎坤.
我国科技奖励项目奖和个人奖研究述评[J]
.中国科技论坛,2005(4):93-97.
被引量:8
6
钟书华.
近年来我国科技奖励的新发展[J]
.科技导报,1995,13(9):26-28.
被引量:4
7
钟书华,王炎坤.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兴起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J]
.科学学研究,1996,14(2):58-61.
被引量:4
8
钟书华,王炎坤.
国家科技奖励中项目奖与个人奖调整构想[J]
.中国科技论坛,2006(3):41-44.
被引量:4
9
钟书华,王炎坤,艾一梅.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的现状及特点[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6,17(8):18-20.
被引量:2
10
成良斌,王炎坤,黄灿宏.
关于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8点建议”[J]
.科技导报,1996,14(7):51-5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7
1
焦贺言.
论我国民间科技奖励与国家科技奖励差异[J]
.中国科技奖励,2004,12(4):75-78.
2
刘洪忆.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与国家科技奖励的对比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6-28.
被引量:3
3
焦贺言,赵宇彤,刘洪忆.
论我国民间科技奖励与国家科技奖励差异[J]
.云南科技管理,2005,18(3):9-11.
被引量:3
4
陈广仁,齐志红,朱宇,黄永明,崔琦.
从中国数学会三大奖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科技奖励[J]
.科技导报,2007,25(22):17-21.
被引量:11
5
陈广仁(摘编).
中国青年科技奖状况调查[J]
.科技导报,2009,27(21):19-23.
被引量:3
6
王果.
中国科技奖励实体法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4):81-83.
7
张春琴.
我国社会科技奖励特点分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48-5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郭建斌,沈君.
关于我国科技社会组织设奖若干问题的研究[J]
.社团管理研究,2009(4):46-48.
2
徐安,傅继阳,赵若红.
中美科技奖励体系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4):29-31.
被引量:14
3
陈广仁,齐志红,朱宇,黄永明,崔琦.
从中国数学会三大奖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科技奖励[J]
.科技导报,2007,25(22):17-21.
被引量:11
4
张杨.
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机制研究[J]
.评价与管理,2007,5(1):76-80.
被引量:5
5
尚智丛,杨辉.
中国科协与美国科促会的科技奖励比较[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5):71-74.
被引量:4
6
李金云,陶家柳.
院士中的“国家杰青”分析——兼论江西省“国家杰青”的培养[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102-105.
被引量:1
7
陈广仁(摘编).
中国青年科技奖状况调查[J]
.科技导报,2009,27(21):19-23.
被引量:3
8
阮冰琰.
重构我国科技奖励的社会分层体系[J]
.科学学研究,2010,28(4):496-499.
被引量:2
9
钱伟.
关于以著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思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1):27-41.
被引量:2
10
吴江.
坚持以用为本方针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J]
.理论探讨,2013(3):139-144.
被引量:7
1
张忠奎.
谈我国民间科技奖励及管理[J]
.科研管理,1998,19(1):23-25.
被引量:9
2
做好科技奖励工作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关于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科技奖励,1997,0(1):41-44.
3
钟书华,王炎坤.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兴起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J]
.科学学研究,1996,14(2):58-61.
被引量:4
4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1996年工作总结和1997年工作要点[J]
.中国科技奖励,1997,0(2):3-6.
5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乌兰夫奖金奖评选工作圆满完成[J]
.中国科技奖励,1999,0(3):40-40.
6
田丽.
重视民间科技奖励加强宏观管理工作[J]
.中国软科学,1998(7):78-80.
被引量:1
7
焦贺言,赵宇彤,刘洪忆.
论我国民间科技奖励与国家科技奖励差异[J]
.云南科技管理,2005,18(3):9-11.
被引量:3
8
郑士贵.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的现状及特点[J]
.管理观察,1997,0(4):38-38.
9
郑士贵.
我国民间科技奖励兴起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J]
.管理观察,1996,0(11):30-30.
10
郑士贵.
谈我国民间科技奖励及管理[J]
.管理观察,1998(6):43-43.
科技导报
199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