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站数据空间放大的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以沈阳生态站为例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143
-
1张弥,关德新,吴家兵,施婷婷,金昌杰,韩士杰.植被冠层尺度生理生态模型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6,25(5):563-571. 被引量:15
-
2王东升,汤鸿霄,栾兆坤.分形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S1):10-16. 被引量:47
-
3张智,林莉,梁培.陕甘宁及内蒙古西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S1):68-71. 被引量:6
-
4韩鹏,龚健雅,李志林,程亮.遥感影像空间尺度上推方法的评价[J].遥感学报,2008,12(6):964-971. 被引量:16
-
5穆兴民,陈国良.黄土高原降水与地理因素的空间结构趋势面分析[J].干旱区地理,1993,16(2):71-76. 被引量:21
-
6魏凤英,曹鸿兴.我国月降水和气温网格点资料的处理和分析[J].气象,1994,20(10):26-30. 被引量:25
-
7张小飞,王仰麟,李正国.景观功能网络的等级与结构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1):52-60. 被引量:10
-
8祝青林,张留柱,于贵瑞,戴东,蔡福,刘新安.近30年黄河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477-482. 被引量:73
-
9石朋,芮孝芳.降雨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与改进[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361-365. 被引量:101
-
10李秀珍,肖笃宁.城市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8(2):26-30. 被引量:141
引证文献11
-
1张红平,周锁铨.山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综述[J].陕西气象,2004(6):27-30. 被引量:8
-
2陆忠艳,马力,缪启龙,代强,王扬锋.起伏地形下重庆降水精细的空间分布[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3):408-412. 被引量:25
-
3张维江,李娟,马轶.隆德县降水空间分布式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307-309. 被引量:2
-
4陆忠艳,李长青,袁子鹏,李广霞,蔡福.基于GIS的辽宁气温和降水空间扩展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1):90-93. 被引量:13
-
5韩兰英,陈全功,张正偲.甘肃省近30年平均降水空间模拟方法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3):108-112. 被引量:8
-
6田风霞,赵传燕,冯兆东.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5):1-5. 被引量:18
-
7戴若兰,梁天刚,徐雨清,王兮之.集雨农业降水资源评估方法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65-171. 被引量:5
-
8梁天刚,王兮之,戴若兰.多年平均降水资源空间变化模拟方法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5):856-862. 被引量:37
-
9王晓东,赵鹏军,王仰麟.城市景观规划中若干尺度问题的生态学透视[J].城市规划汇刊,2001(5):61-64. 被引量:21
-
10程曼.景观生态尺度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3):3-5.
二级引证文献207
-
1刘智勇,张鑫,方睿红.基于DEM的榆林市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7):227-234. 被引量:23
-
2高英旭,顾宇书,刘红民,韩友志,魏忠平,于世河.辽东山区主要造林树种气体交换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7):972-977. 被引量:2
-
3张彤,蔡永立.谈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J].生态科学,2004,23(2):175-178. 被引量:19
-
4梁永忠,葛咏,王江浩.基于地统计学的尺度下推方法综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30(1):1-7. 被引量:7
-
5曹君.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45-48. 被引量:6
-
6张红平,周锁铨.山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综述[J].陕西气象,2004(6):27-30. 被引量:8
-
7何英彬,陈佑启.基于GIS的尺度推绎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5-19. 被引量:1
-
8徐建华,岳文泽,谈文琦.城市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空间统计规律——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4,59(6):1058-1067. 被引量:89
-
9后立胜,蔡运龙.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实质分析与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96-104. 被引量:142
-
10岳文泽,徐建华,谈文琦,赵晶,苏方林.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尺度分析——以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为例[J].生态学报,2005,25(1):122-128. 被引量:46
-
1谭礼祥,陈习伦.云贵高原高分辨率降水资料的重建与检验[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3,30(4):36-39.
-
2祝青林,于贵瑞,蔡福,刘新安,李正泉,苏文,胡磊.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J].资源科学,2005,27(1):108-113. 被引量:53
-
3樊金晖.京北绿荫[J].走近科学,2001(1):16-17.
-
4刘和平,朱玉周,代佩玲,姚胜,侯春梅,张素霞.郑州市城市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1):72-74. 被引量:20
-
5王顺利,刘贤德,金铭,张学龙,车宗玺,王荣新.祁连山区气候变化与流域径流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62-165. 被引量:22
-
6车爱琳.冰川之旅[J].走近科学,2001(2):9-9.
-
7孙鸿烈、程国栋、李佩成院士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阜康荒漠生态站视察指导工作[J].干旱区地理,2005,28(4):553-553.
-
8孟国才,张晓刚,王士革,谢洪,张金山.茂县大沟生态研究站改扩建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208-209.
-
9刘芳,郝玉光,徐军,辛智鸣,陈海玲,赵英铭.乌兰布和沙区风沙运移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4,37(6):1163-1169. 被引量:14
-
10唐万龙,杨爱平.Cal34480与GenaMap的连接[J].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2000,11(1):2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