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作为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国情,笔者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
潘福林
机构地区
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2,共2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问题
对策
分类号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徐青.
循环经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J]
.现代管理科学,2006(2):80-81.
被引量:1
2
沈剑飞,张学江,张文泉,王潇.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务[J]
.技术经济,2006,25(2):1-3.
被引量:3
3
唐永文.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1):52-5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张文泉.
熵──概念、方法、定律、宇宙观[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4-66.
被引量:6
2
俞观文.
循环经济——经济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J]
.上海医药,2005,26(4):152-154.
被引量:2
3
韩寓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1-4.
被引量:15
4
陈庆修.
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节约型社会[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4):64-66.
被引量:5
5
黄金贤.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蒋应时.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
萨谬尔森.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8
冯之浚.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当务之急[J].北京:科技日报,2003年11月4日
9
徐志初.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J]
.天府新论,2005(S1):104-10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张文泉.
节约型社会解读与广义全面价值管理[J]
.价值工程,2006,25(12):59-62.
被引量:4
2
易雯,乔宗梅.
广西:走特色循环经济之路[J]
.市场论坛,2007(3):5-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
1
尹成勇.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
.生态经济,2004,20(11):28-30.
被引量:15
2
邬红华.
十大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
.当代经济,2006,23(01S):41-42.
被引量:4
3
陈永昌.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
.北方经贸,2006(3):5-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刘卫菊.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
.企业导报,2010(3):42-4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姜清源.
辽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困境和路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528-532.
被引量:1
2
范冬梅.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思考[J]
.企业导报,2012(9):152-153.
被引量:1
3
马彦玲.
浅析落实节能减排以发展循环经济[J]
.企业导报,2012(18):13-14.
4
李小芳.
晋煤集团煤基多元化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J]
.企业导报,2012(24):150-151.
5
孙宁.
自然资源对平顶山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企业导报,2013(4):140-141.
6
杨乾明.
如何落实节能减排以发展循环经济[J]
.科技信息,2013(25):408-408.
被引量:2
7
吴小节,杨书燕,汪秀琼,黄山.
广东省21个地级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J]
.城市观察,2014(4):148-156.
被引量:2
1
循环经济——“新经济”重要内容[J]
.理论与当代,2004(6):46-46.
2
王斌.
关于我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思考[J]
.云南农村经济,1999(2):45-47.
3
循环经济起源及内涵[J]
.国土经济,2004(3):44-44.
4
贾蔚文.
要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经济发展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9,10(1):15-15.
被引量:3
5
高滨淮,董晋明,高江淮.
沿海地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和选择[J]
.国际贸易问题,1989(12):19-23.
6
姜作培.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和任务[J]
.经济纵横,1996(1):10-13.
7
郁义鸿,高汝熹.
上海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J]
.开发研究,1996(1):32-35.
被引量:2
8
田会.
关于泰国的经济发展模式[J]
.未来与发展,1990(5):48-50.
9
祝晓莲.
值得深入探讨的台湾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J]
.国际技术经济导报,1998(12):12-16.
被引量:1
10
李甫春.
西部大开发的新模式[J]
.经济学家,2000(5):128-128.
被引量:1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