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76,共2页
共引文献505
-
1曹秀玲.双彩小区建筑节能设计方案探讨[J].中国市场,2006(18):32-33.
-
2罗文,陈国生.湖南风景区生态安全建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11-14.
-
3余志刚.唐朝宝贝[J].观察与思考,2006(4):114-115. 被引量:1
-
4吕明.跳出历史的周期率[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51-53.
-
5张艳宏.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1-3.
-
6李超.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6):1-5. 被引量:2
-
7张晓洪.论践行“三个代表”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7(6):92-94.
-
8范希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10-17. 被引量:1
-
9尚子龙.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S1):109-112.
-
10张建蓉.论戏剧精品创作管理中的政府职能[J].四川戏剧,2002(6):60-63.
同被引文献52
-
1李跃林,胡成志,张云,文锦柱.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4-7. 被引量:44
-
2罗辑,程根伟,李伟,何祖慰.贡嘎山天然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2):13-17. 被引量:18
-
3张希彪,上官周平.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J].生态学报,2006,26(2):373-382. 被引量:84
-
4周国模,刘恩斌,佘光辉.森林土壤碳库研究方法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207-216. 被引量:55
-
5赵护兵,刘国彬,侯喜禄.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养分循环特征[J].草业学报,2006,15(3):63-69. 被引量:15
-
6赵广亮,王继兴,王秀珍,沈应柏,周金池.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4):39-44. 被引量:43
-
7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16(5):497-508. 被引量:1097
-
8吴庆标,王效科,段晓男,邓立斌,逯非,欧阳志云,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J].生态学报,2008,28(2):517-524. 被引量:162
-
9聂道平,徐德应,王兵.全球碳循环与森林关系的研究——问题与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5):33-40. 被引量:77
-
10黄建辉,高贤明,马克平,陈灵芝.地带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6):611-618. 被引量:99
引证文献3
-
1罗颖,莫才贤.森防站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18,12(3):76-77. 被引量:1
-
2王瑞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营养元素及价值量评估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9,0(10):35-37. 被引量:1
-
3王瑞璋,黎建强,杨关吕,左嫚,杨云丽.磨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营养元素储量及其价值量评估[J].西部林业科学,2019,48(6):87-9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刘兰草.森防工作中的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探究[J].花卉,2019,0(16):257-258. 被引量:2
-
2何高迅,王越,彭淑娴,郭兆来,刘嫦娥,付登高,段昌群.滇中退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碳氮磷储量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0,40(13):4425-4435. 被引量:58
-
3都彦廷,张冬有.大兴安岭地区2001-2019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森林工程,2020,36(6):9-18. 被引量:13
-
4李威,黄玫,张远东,顾峰雪,巩贺,郭瑞,钟秀丽,严昌荣.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的时空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21,32(3):799-809. 被引量:31
-
5曹全恒,胡健,陈雪玲,孙梅玲,刘小龙,杨丽雪,周青平.川西北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2022,30(3):523-531. 被引量:12
-
6庄智程,李成,顾思浩,韩雪琦,侯欣杉.基于CiteSpace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生态科学,2022,41(4):212-222. 被引量:13
-
7沈德才,冯英杰,刘婷,赵新宇,龙凤玲,刘效东.东莞市国营大岭山林场典型桉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与养分特征[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2,38(4):99-107. 被引量:6
-
8石燕,武燕,王娑娑,杨燕,丁波.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表层与团聚体碳氮磷储量变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5):57-61. 被引量:5
-
9和娴越,赵洋毅,王克勤,段旭,涂晓云.中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3,51(8):77-82. 被引量:2
-
10张跃进,李沁谊,王好才,时伟宇.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典型群落土壤碳氮储量特征[J].林业科学,2023,59(7):45-53. 被引量:2
-
1曲笑岩.对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4):61-62. 被引量:1
-
2范海燕,李洪山,贾冰.谈森林效益的合理发挥[J].林业科技,1998,23(1):64-66.
-
3黑龙江国有重点林区10年创造森林效益超2300亿元[J].林产工业,2008,35(5):69-69.
-
4种植希望[J].小学生,2012(2):85-85.
-
5王玮,王化林,王斌.森林效益与以“林业为人民”为前提的山区发展战略[J].林业勘查设计,1998(1):65-66.
-
6农改远不止土地改革[J].经济展望,2008(11):162-163.
-
7绿色质量提升 森林效益增强 生态文明彰显——我市上半年林业工作强势推进[J].徽州社会科学,2013(8):38-40.
-
8王志新,牟长城,韩燕茹.吉林省森林效益的经济评价[J].吉林林业科技,2002,31(4):43-47. 被引量:8
-
9焦喜来,徐守斌.黑龙江林区森林的综合效益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4(1):16-16.
-
10李周,徐智.森林社会效益计量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学院学报,1984(4):61-70. 被引量: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