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22期88-89,共2页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
参考文献6
1 吴耀建,曾岚,王文锋,赵国平,杨建涛,邱明霞.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5-136. 被引量:48
2 邱海波,杨毅,刘松桥.《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系列讲座(2)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8):451-453. 被引量:111
3 姚元章,程晓斌,周健,黄显凯,沈岳,张临汇.影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7):409-410. 被引量:13
4 周学武.创伤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9,20(2):73-76. 被引量:19
5 陈自力.严重多发伤救治的一些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0):721-724. 被引量:65
6 王宁,金海燕,程海荣,张泉三.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在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57-58.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65
1 邱海波,杨毅,刘松桥.《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系列讲座(2)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8):451-453. 被引量:111
2 盛志勇.严重创、烧伤后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11-14. 被引量:29
3 只达石,张赛.颅脑创伤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50-52. 被引量:11
4 贺立新,郭振荣,高维谊,盛志勇.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应用山莨菪碱的意义[J] .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22(1):43-45. 被引量:8
5 1,Moore F,Moore E,Poggeti R,et al.Gut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via the portal vein:a clinical perspective with major torso trauma.J Trauma,1991;31(4):629
6 2,Faist E,Baue AE,Dittmer,et al.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polytrauma patients.J Trauma,1983;23(2):775
7 3,Sauaia A,Moore FA,Moore EE,et al.Early predictors of postinjury multiple organ failure.Arch Surg,1994;129:39
8 4,Schlag G,Redl HR,Till GO,et al.Anti-L-selection antibody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traumatic shock in baboons.Crit Care Med,1999;27(9):1900
9 5,Gentilello LM,Jurkovich GJ,Stark MS,et al.Is hypothermia in the major trauma victim protective or harmful?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Ann Surg,1997;226(1):439
10 6,Mileski WJ,Winn RK,Vedder NB,et al.Inhibition of CD18-dependent neutrophil adherence reduces organ injury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in primates.Surgery,1990;108(1):206
共引文献246
1 陈露萱.腹部脏器创伤术后常见并发症防范体会[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3):436-437. 被引量:1
2 郑文军,赵会民,刘唐威.严重创伤急救与急诊外科发展模式的探讨——附3例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急救体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S1):334-335.
3 李光举,李红波,全文东.97例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J]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71-1073. 被引量:8
4 曹利梅.老年胸腹联合伤的预后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838-839. 被引量:1
5 逯克栋,公保才旦,陈光安,马文飚.西宁地区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临床观察[J]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27(4):272-275. 被引量:1
6 于乐群.腹部闭合伤120例的诊治分析[J] .中外医疗,2008,27(22). 被引量:1
7 周源,陈崇伟,张溪,李舜午,彭苏娜,贺慧.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6):346-348.
8 郑伟华,汪新良,徐华,赵双彪.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与积极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较[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9):533-535. 被引量:39
9 杨亚林.对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救治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8):107-108. 被引量:4
10 李文放,林兆奋,陈德昌,赵良,杨兴易.大黄防治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1):1182-1185.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27
1 程爱国,张柳.我国矿山医疗救护现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7):421-423. 被引量:5
2 何忠杰.白金10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 被引量:204
3 朱佩芳.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的演进[J]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6-39. 被引量:34
4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
5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6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
7 林设英,詹纯英,张森敏.三人定位抢救程序在多发伤抢救中的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3):84-84. 被引量:6
8 何忠杰.论急救的时效性[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659-661. 被引量:93
9 张冬林,黄素芳,李秀云,胡友珍.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8,23(21):51-53. 被引量:37
10 陈月媚,黄艺仪,毛艳君.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60.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6
1 贺赛美,曹峰,许敏.护士双人定位法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70-71. 被引量:4
2 黄松峰.护士双人辅助配合法在急诊救治中的作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201-1202. 被引量:1
3 王玲,王翠玉.定职抢救模式在抢救危重患者中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39-40. 被引量:5
4 李水莉,徐卫红,陈璐.定位抢救在煤矿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3):401-402. 被引量:2
5 苏秀芹.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5):77-79. 被引量:5
6 陈雪妹,施海柳,刘建,许方蕾.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多发伤抢救效率中的作用[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7,6(4):290-2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1 李光珍,徐亚梅.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车祸现场处理及护理措施[J] .吉林医学,2012,33(5):1094-1095. 被引量:1
2 张聪介.急诊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开展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18-119. 被引量:4
3 郑瑞春,廖少略,杜仲林,黄旺.定位抢救模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学,2014,38(5):578-579. 被引量:4
4 肖书丽,王利利,高碧宁.定位抢救法在院外急救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1):79-81. 被引量:5
5 胡丽娟.定位定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研究现状[J] .常州实用医学,2015,31(3):209-210.
6 刘亚杰.定位抢救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9):47-48. 被引量:1
7 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23(4):84-85. 被引量:11
8 诸薇薇,何月利,蔡晓霞.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67-68. 被引量:18
9 张燕,周姗红.定位分工配合法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15(4):89-90. 被引量:9
10 吴雪华,聂玉玲,方健美.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3):127-129. 被引量:10
1 张欣荣,余启华,冯金凤.护士定位分工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20(3):249-251.
2 吴建华.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应用体会[J] .医药前沿,2015,0(1):79-80. 被引量:2
3 霍晶晶.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26-527. 被引量:8
4 陈月媚,黄艺仪,毛艳君.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60. 被引量:22
5 诸薇薇,何月利,蔡晓霞.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67-68. 被引量:18
6 王惠琴.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J] .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2-15. 被引量:53
7 刘娟,王宇.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1):199-199. 被引量:4
8 赵小香,杨红霞,陈秀青,马芳庆.护士定位分工在煤矿工伤抢救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19):1787-1788. 被引量:7
9 罗银秋,梁绮恒,梁美英.急危重病人抢救时护士站位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7):2158-2158. 被引量:6
10 武秀芳.浅谈急诊科护理管理[J] .淮海医药,1999,17(B09):4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