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使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多通道语音分析系统”,采用多路体表传感器间接测量共鸣腔体表振动信号来了解各种共鸣腔体于振动时的共振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征。方法 用四个传感器分别放在头、口、喉、胸部位,测试歌唱者63例,发音正常者30例,发低、中、高a音时的频谱特性和各部位的能量分布。结果 男女高音头部共振频率在1000~2000Hz之间;女中音口和喉的能量主要集中于1000~2000Hz之间(FR1能量值80.9%);男中音发低音时头和口的FR1和FR3能量值分别是:(头)FR145.2%、(口)FR1 53.59%、(头)FR321.34%、(口)FR,22.66%;花腔女高音在发中音时,头部的共振频率在1000~2000Hz之间最强,(头)FR2能量值46.65%,在发最高音时头、口、喉、胸的能量主要集中于1000~2000Hz之间。结论发声时的共振系统是随着发音时声腔的形状、共鸣位置及组织结构而发生变化;声源、声腔及发音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共振及频率。共鸣的发生不仅体现出发音时的综合特征,而且也体现出个体特征。歌唱者既有发音共鸣的一般特征,也有其共鸣体系上丁贯通特殊共鸣特征。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83-384,I0002,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n Integrativ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