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培养
被引量:16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第10期60-61,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3
-
1[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
2[3]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3[4]陆友铨.当代希望教育理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95.
同被引文献46
-
1朱君强.关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214-217. 被引量:22
-
2苗逢春,陈琦.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训练的实验研究(下)[J].教育学报,1999(9):40-46. 被引量:6
-
3洪丕柱.孔狄亚克和《人类知识起源论》[J].社会科学,1980(3):91-94. 被引量:1
-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4(4):10-17. 被引量:1155
-
5徐利治.数学中的现代柏拉图主义与有关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1-5. 被引量:12
-
6彭拯.数学全息方法及其在数学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43-45. 被引量:7
-
7朱德.试论教学场情境的生成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71-75. 被引量:14
-
8丁俊武,韩玉启,郑称德.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1):53-60. 被引量:79
-
9王海坤,葛莉.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对数学教学的意义[J].数学通报,2005,44(1):19-21. 被引量:10
-
10郭元祥.“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9):32-37. 被引量:103
引证文献16
-
1李素洁.论数学的直觉思维力及其培养[J].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2007,6(6):124-126.
-
2胡湘粤,袁哲明.论创新人才自我设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5):19-21. 被引量:2
-
3赵思林,吴立宝.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5):130-131. 被引量:9
-
4罗晓玲.语文教学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训练[J].中国西部科技,2009,8(30):87-88. 被引量:2
-
5赵思林,朱德全.试论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23-26. 被引量:50
-
6李金嵘.刍议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直觉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140-142. 被引量:1
-
7刘全江,李光军.浅析如何让中学生在“做”中动手学数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B):216-216. 被引量:2
-
8胡继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B):261-262. 被引量:3
-
9黄诗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俪人(教师),2015(2):42-42.
-
10陈顺意,马萧.从面子理论看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翻译策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27-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8
-
1林清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9-20. 被引量:2
-
2张福坤.基于多元智能视角的数学直觉与逻辑融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8):17-20.
-
3覃锡余.中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4):21-21. 被引量:1
-
4王平.发展数学直觉 开启创新之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59-60.
-
5杜庆宏.开展高效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5):87-89. 被引量:15
-
6沈雁.线性代数教学中直观性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86-88. 被引量:29
-
7李淑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摭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3):165-168.
-
8李金嵘.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原则浅析[J].成人教育,2011,31(9):41-42. 被引量:1
-
9张素红.好奇——数学教育的宝贵财富[J].数学之友,2012,26(4):1-2.
-
10周霞.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点:促发学生思维[J].数学之友,2012,26(8):35-37. 被引量:5
-
1王玉英.试论中学数学中的直觉思维教学[J].大观周刊,2011(14):137-137.
-
2吴志军.信息技术:更应是幕后的巨人[J].人民教育,2015(21):6-7.
-
3袁哲,王秋雨.从教育技术的历史演进看教育革命[J].现代交际,2016(4):239-240. 被引量:1
-
4曲霞,魏青.“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启示[J].科技风,2008(10):113-113. 被引量:2
-
5陈仕洪.对好课标准的再认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79-80.
-
6文雪华.论学校道德教育的合理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5):42-45.
-
7新百年教育四大跃迁[J].农村教育,2000(12):1-1.
-
8江怡.从文化自觉到哲学自觉(三)[J].党政论坛,2013(10):1-1. 被引量:1
-
9跃迁,从7期开始[J].教育科学论坛,2003(7):72-72.
-
10新百年教育四大跃迁[J].湖南教育(上旬)(A),2000,0(6):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