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这些和谐思想,对于我们从理论上全面地把握辩证法的“和谐”范畴,充分认识“和谐”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
叶昌友
机构地区
南京财经大学人文社科部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7,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思想
思想渊源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老子》第25章[M].,..
2
《论语·阳货第十七》.
3
.《论语·子路第十三》[M].,..
4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
《北京大学哲学系》.论语批注.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1,76,348,136,30,269,284页.
6
.《古希腊罗马哲学》[M].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6页.
7
《梯利.西方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0页.
8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英文版),1929年,第30页.
10
H.马尔库塞,伯幼,任荣.
当代工业社会的攻击性[J]
.世界哲学,1978(6):17-23.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11
1
吴爱民.
论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基点和向度[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124-128.
2
李文.
重新评价东亚儒教文化的历史作用[J]
.世界宗教研究,2002(2):24-30.
被引量:2
3
柳正权.
先秦盗罪考[J]
.法学评论,2002,20(4):134-137.
被引量:14
4
贾丽萍.
欲望与堕落——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主题论[J]
.天津社会科学,2005(1):108-112.
被引量:6
5
吴惟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及其局限——读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文[J]
.中国科技论坛,2005(3):105-107.
被引量:3
6
吕大吉,魏琪.
试论宗教与哲学的关系[J]
.世界宗教研究,2005(2):5-17.
被引量:7
7
徐觉哉.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8):83-88.
被引量:7
8
刘真伦.
从明道到载道——论唐宋文道关系理论的变迁[J]
.文学遗产,2005(5):59-70.
被引量:13
9
陈晓兵.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中的德性之维[J]
.军事历史研究,2005,19(3):137-142.
10
刘长林.
中国象科学初探[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6):47-5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杨玉琴.
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4):23-24.
被引量:1
2
徐觉哉.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8):83-88.
被引量:7
3
詹真荣.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J]
.社会主义研究,2006(1):25-27.
被引量:7
4
本刊评论员.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J]
.求是,2006(19):3-4.
被引量:2
5
荀关玉.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5):129-130.
被引量: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N].北京:光明日报,2005-2-20.
8
杨春长,贺更行.中华民族的“贵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人民日报,2004-12-24.
9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10
荣开明.
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J]
.武汉学刊,2005,0(6):50-5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舒桂珍.
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依据[J]
.求索,2006(10):53-54.
2
宁德业,侯德泉.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思想理论探源[J]
.理论导刊,2008(2):4-6.
3
朱玛.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
.学理论,2010(29):5-6.
1
周尚荣.
为什么“形式逻辑的矛盾律”不可违反?[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8(5):26-35.
2
金建陵.
葛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J]
.党史纵览,2011(2):42-46.
3
刘海龙,赵志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述评[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17(1):7-9.
被引量:2
4
刘宏春.
辨证法为什么能充当通向诡辩论的桥梁[J]
.青海社会科学,1984(6):31-37.
5
闵杏会.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色[J]
.江西社会科学,1991,11(5):72-76.
6
宫敬才.
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还有第三个方面[J]
.河北学刊,1983,3(3):138-138.
7
刘楚明.
学校工作的“一个中心三个为主”与辨证法[J]
.齐鲁学刊,1981(2):8-10.
8
范邕,刘芳.
关于吉登斯权力观的探析[J]
.青年与社会(下),2014(7):328-329.
9
林发诚.
试论办公室工作中若干辩证关系[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9(1):52-55.
10
朱同丹.
片面性在辩证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地位[J]
.天府新论,1987(5):45-46.
求索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