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年第10期35-35,共1页
Special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s
同被引文献11
-
1彭国平,饶力群,姜发军,杨忠仁.吴茱萸抗干旱性研究[J].特产研究,2004,26(2):26-29. 被引量:1
-
2王圣辉,边润根,黎明晖,熊瑜.吴茱萸栽培技术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87-87. 被引量:3
-
3游济顺.贵重中药材——吴茱萸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4):93-94. 被引量:7
-
4刘建忠,郭颖,卢永飞,冉懋雄,杨家林.余庆县吴茱萸繁殖技术对比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21-23. 被引量:2
-
5李林轩,邹蓉,唐辉.不同光强对吴茱萸生长动态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2,32(3):345-349. 被引量:4
-
6徐云龙,尹娟.吴茱萸GAP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7):30-33. 被引量:2
-
7袁少锋.吴茱萸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81-282. 被引量:44
-
8刘珊珊,尹元元,闫利华,梁彩霞,张启伟,王智民.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9):5-9. 被引量:18
-
9敖礼林(文/图),敖艳(文/图),周元(文/图),周煜钧(文/图),周林华(文/图).吴茱萸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J].科学种养,2020,0(2):21-24. 被引量:4
-
10王景超.吴茱萸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3,20(5):16-17. 被引量:1
-
1李军.吴茱萸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7,19(1). 被引量:3
-
2刘新波,张淑梅,燕新洪,赵福兰.水飞蓟的用途及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1998(4):16-17.
-
3吴慧中,王玉清.天津市早春大棚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3):103-104. 被引量:5
-
4朱利,朱宇轩.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6):121-122. 被引量:1
-
5刘蓓.种植甜糯玉米的经济价值及吉林省的发展前景[J].农业与技术,2012,32(9):37-37.
-
6薛吉全,任建宏.发展优质专用玉米 提高玉米经济优势[J].陕西农业科学,1999,45(5):3-5. 被引量:12
-
7黄发松,王延春.湘、鄂、赣发展晚粳稻生产的条件与建议[J].中国稻米,2010,16(6):67-68. 被引量:19
-
8闻章辉,傅俊璋,范胜槐.有机肥料的积造与施用(五)[J].农村实用科技,2005(7):28-28.
-
9李军.吴茱萸的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7):44-44. 被引量:2
-
10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超甜玉米“粤甜13号”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4):186-18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