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桥梁结构的荷载与损伤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的桥梁工程事故引起了人们对于桥梁结构“健康”问题的重视,而桥梁的荷载识别与损伤识别则是诊断结构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文中分别就结构荷载识别与损伤识别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当前结构荷载识别与损伤识别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研究桥梁荷载与损伤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
朱海龙
李敏
金虎
机构地区
浙江新中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人民防空建筑设计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浙江建筑》
2006年第9期37-40,共4页
Zhejia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
桥梁
健康监测
荷载识别
损伤识别
分类号
TU997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U4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41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李守巨,刘迎曦,吴玉良,何翔,周园π.
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结构节点损伤识别方法[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43(3):270-273.
被引量:15
2
吴大宏,赵人达.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桥梁荷载识别方法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1):25-28.
被引量:15
3
唐小兵,沈成武,陈定方.
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曲率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23(8):18-20.
被引量:52
4
易伟建,刘霞.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
.工程力学,2001,18(2):64-71.
被引量:51
5
袁向荣,卜建清,满红高,高勇利.
移动荷载识别的函数逼近法[J]
.振动与冲击,2000,19(1):58-60.
被引量:33
6
崔飞,袁万城,史家钧.
基于静态应变及位移测量的结构损伤识别法[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1):5-8.
被引量:87
7
周晚林,王鑫伟,胡自力.
压电智能结构荷载识别方法的研究[J]
.力学学报,2004,36(4):491-495.
被引量:15
8
金虎,楼文娟,陈勇.
基于自适应BP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荷载识别[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0):1596-1602.
被引量:10
9
周晚林,王鑫伟.
反求压电薄板智能结构荷载的有限元逆逼近方法[J]
.计算力学学报,2004,21(2):164-168.
被引量:5
10
李洪泉,董亮,吕西林.
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与试验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3,36(5):52-57.
被引量:46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石立华,陶宝祺.
APPLICATIONS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SENSORS IN SMART STRUCTURES[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6,13(2).
被引量:1
2
潘晏仲.
两类载荷识别方程解的存在及唯一性[J]
.工程数学学报,1994,11(1):124-126.
被引量:4
3
袁向荣.
梁的破损对频率振型及振型曲率的影响[J]
.振动.测试与诊断,1994,14(2):40-44.
被引量:20
4
易伟建,王长新,沈蒲生.
混凝土工程结构振动测试实例及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2(4):96-103.
被引量:7
5
周先雁,沈蒲生,易伟建.
混凝土平面杆系结构破损评估理论及试验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2(4):104-109.
被引量:7
6
袁向荣,陈思利,杨绍普.
由梁的响应识别移动荷载[J]
.振动.测试与诊断,1995,15(3):30-34.
被引量:14
7
张方,朱德懋.
动态载荷时域识别的级数方法[J]
.振动工程学报,1996,9(1):1-8.
被引量:28
8
高宝成,刘红霞,杨叔子.
神经网络用于结构动荷载识别的研究[J]
.郑州工学院学报,1996,17(2):91-94.
被引量:5
9
史治宇,罗绍湘,张令弥,丁锡洪.
由试验模态数据检测结构破损的位置和大小[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9(1):71-78.
被引量:13
10
薛履中.工程最优化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417
1
伍晓顺,夏巨伟,胡岳芳.
基于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的网架结构损伤定位[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20,54(2):248-256.
被引量:7
2
黄子川,马骐,张丹富,白冰洁,杜国锋.
基于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L形管道损伤识别[J]
.土木工程学报,2020(S02):169-176.
被引量:3
3
刘凡,高经纬,涂建维.
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作动器优化布置[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1(2):30-34.
4
赵建刚,李臣,张玉祥,陈家照.
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LRM机架损伤识别[J]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1):15-18.
5
李志强.
基于遗传算法的桩基损伤诊断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07,7(4):126-130.
6
吕辰刚,祖鹏,胡志雄,葛春风,武星.
光纤光栅传感阵列的数据融合分析[J]
.传感技术学报,2007,20(11):2433-2437.
被引量:5
7
楚荣珍,周向宁,李顺刚.
人工神经网络及在建筑施工中应用[J]
.工业建筑,2006,36(z1):962-964.
被引量:3
8
李忠献,王波,陈锋.
桥梁移动荷载的识别与参数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z1):56-61.
被引量:3
9
张令弥.
环境激励振动模态分析在桥梁结构检测与健康监测中的应用[J]
.市政技术,2005(z1):172-177.
被引量:1
10
张丽梅,杜守军.
基于柔度的钢桁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2):983-98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吴腾,葛耀君,熊洁,叶小萍.
我国公路桥梁汽车荷载演变与比较[J]
.上海公路,2007(1):37-41.
被引量:11
2
范立础.
桥梁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展望设计理念进展[J]
.上海公路,2004(1):1-7.
被引量:68
引证文献
1
1
黄建东.
旧桥安全评估及旧桩利用研究[J]
.中国科技财富,2010(10):194-194.
1
陈凯,王永士,李宾宾,汪淑彬.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进展综述——荷载识别与损伤诊断[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43-44.
被引量:1
2
业内频传蛇吞象[J]
.品牌与标准化,2009(19):40-40.
3
李龙龙,吕令毅.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高耸结构风荷载识别[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4):72-75.
被引量:4
4
雷超.
对桥梁桩基耐久性问题的探讨[J]
.科学与财富,2015,7(28):289-289.
被引量:1
5
李功标,瞿伟廉.
荷载模糊模式识别中的应变传感器优化布置[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33(2):291-294.
被引量:1
6
袁向荣.
噪声对移动荷载识别的影响[J]
.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29(1):58-60.
7
查小鹏,闰淼.
桅杆结构动态荷载的直接识别法[J]
.建材世界,2009,30(1):94-96.
8
陈治平.
小议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J]
.建材与装饰(下旬),2011(9):17-18.
9
黄蔚,王建平.
一类特殊识别问题的反分析方法[J]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7,19(2):96-98.
10
金虎,楼文娟,陈勇.
基于自适应BP神经网络的桥梁结构荷载识别[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0):1596-1602.
被引量:10
浙江建筑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