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方八阵》补真阴与补真阳用药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方剂计量学研究中的关联性分析法对《新方八阵》中补真阴、补真阳药物的应用与其他医家进行比较,印证了景岳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思想,为方剂比较研究中关联指数与关联性分析的具体化内容之一。
作者
许红峰
周铭心
吕光耀
机构地区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9期497-499,共3页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新方八阵
张景岳
补真阴
补真阳
方剂计量学
关联性分析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1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1
李永健,方肇勤.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3):182-184.
被引量:50
2
周铭心.
用计量化方法探讨《傅青主女科》方药特点及作者真伪[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55-59.
被引量:40
3
周铭心.
不同诊治策略的评价——辨证论治计量化研究尝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4):12-16.
被引量:17
4
周铭心,陶培永.
沙漠燥证初探——沙漠石油工人健康调查和保健研究[J]
.中医杂志,1997,38(8):493-496.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宋述博,李玉斌,周竹娟.
灰色聚类在医院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院统计,1998,5(4):199-202.
被引量:3
2
李水福,朱筱芬,王进洪,陈绍坤,朱小平,李建良.
浙江辛夷常见混淆品的生药鉴定[J]
.中药材,1994,17(10):14-15.
被引量:7
3
毛慧娜,贲长思,宋秀琴,卢慧卿.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氨基酸聚类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63-64.
被引量:11
4
毛慧娜,贲长恩,宋秀琴,卢慧卿.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微量元素聚类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37-38.
被引量:10
5
汪学昭,宓鹤鸣.
女贞子微量元素的模糊聚类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2):184-184.
被引量:14
6
高为民,柳长峰,吕金凤,黄玉琴,李桂芝.
模糊聚类法在人参各部位成分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1995,15(1):62-64.
被引量:7
7
蔡辉,顾海雁.
聚类方法用于机构评价指标的筛选[J]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15(1):142-143.
被引量:4
8
王顺道,任占利,杜梦华,解庆凡,贾滋欣.
中风病始发态证候发生与组合规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3):17-20.
被引量:56
9
彭崇基.
各民族学生体质差异的灰关联聚类分析[J]
.中国校医,1996,10(4):255-258.
被引量:2
10
何裕民.
体质聚类研究与辨证体系重建[J]
.中医研究,1996,9(5):1-4.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31
1
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刘金宝,周光,吕光耀,王燕,孙域,姜德,孙红友,李杰,李鹏,何佳,胡锡健.
新疆各地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1):1034-1038.
被引量:66
2
李杰,吕光耀,周铭心.
喻昌论燥——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9-22.
被引量:4
3
吴曼翔,赵璟.
傅青主与《傅青主女科》[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8-9.
被引量:5
4
周铭心.
张绚邦治疗过敏性疾病用药特色分析[J]
.新疆中医药,1995,13(1):31-34.
被引量:16
5
丁建中,张六通.
外燥之理论研究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0):724-725.
被引量:9
6
周铭心.
西北燥证研究概述[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43-45.
被引量:129
7
邓乐巧,金艳蓉,杨海燕,杨红,田春,陈云山,杨虹,赵文方.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聚类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12-14.
被引量:15
8
周铭心,凌泽奎.
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因学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05,23(6):1-3.
被引量:56
9
王慧琴,谢明勇,杨妙峰,傅博强,王小如.
不同产地红花中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1):72-75.
被引量:52
10
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
外燥与气象医学研究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84-28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3
1
喻嵘,吴勇军,陈大舜.
明清医家对张景岳阴阳互济法及其左、右归方的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49-51.
被引量:10
2
谢鸣,徐寿生.
易水“肾命观”形成及其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4-7.
被引量:3
3
刘盛斯,喻德福.
张景岳汗法应用特色析微[J]
.中医杂志,2006,47(4):316-316.
被引量:2
4
许红峰,贾芸.
张景岳温润法以滋阴养血补液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34-34.
被引量:6
5
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1191.
6
王鹏,张家英.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处方用药探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4):4-7.
被引量:3
7
吴承艳.
对张景岳《新方八阵》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2):44-47.
被引量:3
8
吴承艳,吴承玉.
论《新方八阵》之补法[J]
.中国医药学报,1999,14(1):23-24.
被引量:1
9
郭文峰,李冀.
张景岳运用熟地配伍举隅[J]
.中医药信息,1999,16(4):5-6.
被引量:3
10
毕焕春,殷良才.
张景岳应用熟地的理论考评[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S1):145-14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丁培杰.
《景岳全书》方药学的现代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07,38(11):75-76.
2
尹少松,陈晓红,陆昆雁.
张景岳填精补血治形法探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9-11.
被引量:5
3
李卫民,李卫红.
论温补派张景岳之用熟地黄[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86-98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李海霞,陈楠楠.
浅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诊疗[J]
.新中医,2015,47(6):315-317.
2
朱纯,谢心,杜家蒙,赵金辰,陈国庆.
导数同步荧光光谱对不同产区熟地黄的鉴别[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35(12):3450-3453.
3
李然,焦强,王燕平,梁秋会.
气候因素对温补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9):1232-1235.
被引量:5
4
尤冉,周建伟,周蜜娟.
参苓白术散在中风后遗症中应用与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8):1926-1927.
被引量:4
5
倪凤燕,陈莎,郭丛,邸继鹏,刘艳,刘安.
金水六君煎历史沿革和处方考证[J]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5):890-898.
被引量:8
6
魏立晓,杨晓轶.
从“肾为胃之关”探讨四神丸治疗肾泻及验案举隅[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9):77-79.
被引量:4
7
韩智宇,周亚滨,王贺,曲云青,郭子怡.
张景岳辨治头痛特色探析[J]
.中医药导报,2022,28(1):118-120.
被引量:2
8
王欣,董自亮,禹奇男,吴瑞军,覃瑶,刘世琪,秦少容,罗维早.
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的薄层鉴别方法学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2,18(12):58-67.
被引量:1
9
黎雅倩,陈怡瑾,陈一凡,高敏,巫美平,王必勤.
基于张景岳“命门—真阴”理论探讨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J]
.环球中医药,2022,15(10):1911-1914.
被引量:2
10
张子涵,刘宝利.
张景岳治疗水肿思路的继承与发扬[J]
.河北中医,2023,45(8):1376-1378.
被引量:1
1
吴承艳,吴承玉.
论《新方八阵》之补法[J]
.中国医药学报,1999,14(1):23-24.
被引量:1
2
刘盛斯.
论张景岳《新方八阵》的制方用药特点[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4-7.
被引量:1
3
孙长岗,王晓红,潘光辉.
玉女煎刍议[J]
.河南中医,2001,21(5):64-64.
被引量:3
4
舒怡,周锦勇,杨柏霖.
《新方八阵》中治疗炎症性肠病方剂用药规律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17,49(5):69-71.
5
吴梓新,连建伟(指导).
张景岳《新方八阵》运用干姜之规律[J]
.江苏中医药,2008,40(6):68-70.
被引量:2
6
朱化珍,陈德兴.
张景岳《新方八阵》配伍规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1034-1037.
被引量:11
7
麻志恒,谭春雨.
运用张景岳《新方八阵》治疗杂病验案四则[J]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8):35-36.
8
柴中元.
大补元煎辨证[J]
.中成药,1989,11(10):34-35.
9
郭子光.
评《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62-62.
被引量:1
10
余召炎.
金水六君煎对慢性支气管炎冬病夏治[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1):42-43.
被引量:1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