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
14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Oriented" and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社会消费道德价值观进行重构,全面树立起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观。并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
林清明
机构地区
湖南城市学院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共4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消费道德
生态伦理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1
乔榛.
建设节约型社会:基于生产力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变迁的分析[J]
.北方论丛,2005(6):126-128.
被引量:5
2
乔刚.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A].2003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学研究论文集.[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
陈寿朋.
生态道德建设浅议[J]
.求是,2005(14):44-47.
被引量:25
4
冯之浚.
论循环经济[J]
.中国软科学,2004(10):1-9.
被引量:11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于法稳.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
.生态经济,2004,20(11):52-55.
被引量:16
2
赵长茂.晾望新闻周刊,2005,(13).
共引文献
145
1
刘松涛.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S1):5-10.
被引量:5
2
熊艳,罗元.
工业共生研究:理论、实践与思考[J]
.理论月刊,2009(4):155-157.
3
穆瑞欣,马慧,吴泽瑜.
试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36-37.
被引量:2
4
刘薇.
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42-147.
被引量:15
5
马继东.
生态文明视阈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观的培育[J]
.科学社会主义,2012(1):107-110.
被引量:1
6
李丁.
科技在推进经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J]
.经济研究参考,2011(1):44-48.
7
于卫东.
论循环经济对会计模式的影响[J]
.齐鲁珠坛,2008,0(3):44-47.
被引量:1
8
吴德峰.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福建畜牧兽医,2008,30(S1):49-53.
被引量:3
9
诸大建,朱远.
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2):60-66.
被引量:148
10
李艳霞,辛展梅.
循环经济及其必然性[J]
.生态环境,2005,14(2):299-30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1
1
赵静,曹伊清,尹大强.
“两型社会”建设环境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245-248.
被引量:17
2
陈德敏.
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5-9.
被引量:76
3
童萍.
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57-59.
被引量:3
4
周文华,王如松.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05,24(7):848-852.
被引量:148
5
习近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
.管理世界,2005,21(7):1-4.
被引量:44
6
温家宝.
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21):5-8.
被引量:11
7
舒庆.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
.求是,2005(15):53-54.
被引量:14
8
赵景柱.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J]
.生态学报,1995,15(3):327-330.
被引量:104
9
马凯.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
.求是,2005(16):7-9.
被引量:39
10
卢嘉瑞.
消费主义辨析[J]
.宁夏党校学报,2005,7(4):58-6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4
1
成四堂.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内容的建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106-109.
被引量:9
2
何昀.
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消费方式变革研究述评[J]
.消费经济,2007,23(3):89-92.
被引量:1
3
丁军强,张笑.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献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8):149-151.
被引量:4
4
范志超.
构建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学生消费观[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35-137.
被引量:2
5
阳志成,周爱云.
创建两型社会需在高校构建节约型消费文化[J]
.科教文汇,2009(35):3-4.
被引量:1
6
丁军强,张笑.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献综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2):10-12.
被引量:3
7
王海燕.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知识产权战略[J]
.理论月刊,2010(4):107-109.
8
叶文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6):85-89.
被引量:12
9
赵亮,王婧.
武汉城市圈“两型”产业综合评价及分区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65-76.
被引量:4
10
欧阳开盛.
论“两型社会”建设与知识产权的辩证关系[J]
.世纪桥,2011(5):58-59.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乔海曙,阳旸.
我国两型社会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77-783.
2
吕全国,喻靖文.
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进高校课堂的思考[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3-5.
3
孙丽,陈月华.
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植物景观初探[J]
.南方园艺,2010,21(1):31-33.
被引量:2
4
王国聘,郭兆红.
构建面向节约型社会的消费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1):8-12.
被引量:2
5
董巍.
循环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0(24):147-148.
被引量:6
6
刘艳荣.
大学生消费教育与当前时势和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J]
.物流技术,2010,29(21):156-158.
被引量:2
7
李佳琦.
关于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调研报告[J]
.时代经贸,2011,0(4):134-135.
8
陈扬.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现状分析[J]
.城市观察,2011(3):163-169.
被引量:6
9
杨友,冯国禄,邹冬生,刘长生.
长株潭三市生态足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兼论“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建设方略[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17-24.
10
廖建勇.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2(5):41-43.
被引量:2
1
李变花.
马克思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及其目标研析[J]
.科学社会主义,2008(6):51-54.
2
冯华.
马克思劳动时间节约理论形成简析[J]
.理论月刊,2010(12):17-19.
3
孟维巍.
关于《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伦理思考[J]
.泰山学院学报,2011,33(5):60-64.
被引量:1
4
刘镇江,肖明.
毛泽东生态伦理思想的二重性及其启示[J]
.湖南社会科学,2011(1):22-25.
被引量:5
5
李留新.
马克思主义制度的伦理思考[J]
.科教导刊,2012(1):61-61.
6
张国富,刘靖宇.
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的哲学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61-65.
被引量:1
7
方世南.
论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中国化[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3-39.
被引量:4
8
侯爱萍.
毛泽东节约思想与建设节约型社会[J]
.山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6.
被引量:1
9
骆秀丽.
从生态批判的角度看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意蕴[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0(4):45-48.
10
骆秀丽.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意蕴[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31-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