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共7页
同被引文献124
-
1孙郁.知识碎片里的叙述语态——《应物兄》片议[J].中国文学批评,2021(2):4-11. 被引量:3
-
2行超.从“分享艰难”到无处“逍遥”——“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一种反思[J].文艺争鸣,2022(8):150-159. 被引量:1
-
3任梓远.“物是什么”——以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为中心的探究[J].文艺评论,2022(1):9-16. 被引量:1
-
4南帆.饶舌与缄默:生活在自身之外[J].当代作家评论,2001(4):115-120. 被引量:7
-
5梁鸿.新的小说诗学的建构——李洱论[J].山花,2007(6):132-143. 被引量:3
-
6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15-21. 被引量:137
-
7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85
-
8南帆.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J].当代作家评论,1999(4):80-87. 被引量:22
-
9吴俊.九十年代诞生的新一代作家──关于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作家现象分析[J].当代作家评论,1999(3):18-27. 被引量:7
-
10李洁非.新生代小说(1994-)[J].当代作家评论,1997(1):71-81.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24
-
1王可柯.知识分子的失语——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应物兄》[J].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0(5):79-80.
-
2张学超.互文性背后的讲述者——论《应物兄》中的知识分子叙述语调[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34(5):63-70. 被引量:1
-
3翟传鹏,朱璐.试论《花腔》的历史叙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9-12.
-
4翟传鹏.论《花腔》的历史叙事[J].宜宾学院学报,2008,8(2):41-44.
-
5任动.晚生代作家指称刍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9-11.
-
6赵艳花.李洱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反讽叙事[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4):68-71. 被引量:3
-
7王文参.当前小说的文化传播使命——读李洱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J].小说评论,2010(5):113-117. 被引量:1
-
8李锋伟.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价值信仰——由《石榴树上结樱桃》所想到的[J].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73-76.
-
9黄佩.城市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论李洱《你在哪》[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2):29-30.
-
10李彬,王凤丽,杨啸,于洪康,万博建.探讨《花腔》的新历史主义的色彩[J].商情,2011(51):163-163.
二级引证文献19
-
1李寅瑜.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反叛——评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J].郑州师范教育,2020,0(1):44-48.
-
2王建疆.别现代主义之别:艺术和审美中的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西部文艺研究,2022(1):39-48. 被引量:1
-
3张学超.互文性背后的讲述者——论《应物兄》中的知识分子叙述语调[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34(5):63-70. 被引量:1
-
4李春.一花一世界——透过《石榴树上结樱桃》看中国农村的变革[J].作家,2010(24):11-12. 被引量:1
-
5徐润润,徐楠.在颠倒与错谬中认知当下农村的现实——论《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反讽艺术[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33(2):43-50. 被引量:2
-
6曾晨.李洱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1):36-40.
-
7何世进.日常生活诗学的宏观建构与儒学传承——评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J].文艺论坛,2019,0(3):50-56.
-
8胡艳萍.从“悬浮”到“落地”——论李洱知识分子精神状态言说[J].北方文学,2019,0(21):19-20.
-
9杨淑焕.解析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中传统与现代化交织的乡土世界[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22):35-36.
-
10吴欣红.《应物兄》中的知识分子群像和精神轨迹[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0(12):103-105.
-
1陈再见.信仰[J].椰城,2011(8):38-39.
-
2罗岗.理论的“傲慢”与“偏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5):25-28.
-
3笑口常开[J].农家参谋,2000(10):33-33.
-
4朱哂之.食爲先[J].北方文学,2008(1):288-293.
-
5曾不是幽默[J].辽河,2006(2):52-52.
-
6李静.论多元化的六朝散文[J].文学教育(中),2013(10):11-13.
-
7苏锦瑟.小魔头与倔老头[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07,0(7):37-38.
-
8水青.理想(相声)[J].新少年,2003,0(12):17-17.
-
9彭燕郊.诉说自己[J].诗探索,2000(3):219-228. 被引量:1
-
10考前不用功,考试就发蒙[J].另类.惊奇.搞笑,2007(3):8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