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两代人与命运的角力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6,共2页
Sichuan Drama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文艺的信息时代与未来[J].文艺理论研究,1985(1):107-108. 被引量:2
-
2吴义勤.艺术的反思与反思的艺术——尤凤伟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五七》阅读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1(1):4-11. 被引量:3
-
3贝克 胡克斯.《语言斗争之场》[A].见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C].中央编译出版社,.190页.
-
4[法]马赛尔·马尔丹 何振淦译.《电影语言》[A]..《法国银幕》[C].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216页.
-
5胡裕权主编.《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
-
6彼得 特拉吉尔 周绍杏等译.《社会语言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5页.
-
7尼古拉斯 阿泊克龙比 张永喜 鲍贵 陈光明译.《电视与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11,64页.
-
8丹妮斯·K·姆贝 陈德民 曹庆 薛梅译.《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2页.
-
9萨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426、427页.
-
10拙文.《影像的大众生产与意义解读》[J].《文艺研究》,.
共引文献81
-
1杨玉东.方言片热播现象研究[J].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7).
-
2郎滨.论第六代导演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倾向[J].文教资料,2008(28):231-233.
-
3魏凯扬.音牵闽台缘 话引海峡腔——闽南方言节目浅谈[J].东南传播,2007(2):16-17. 被引量:1
-
4张延.个人与时代的撞击——论陈染小说私语化风格形成的原因[J].电影文学,2007(8):35-36.
-
5陈林侠.论影像叙事策略中的张力结构[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4):135-141. 被引量:3
-
6洪治纲.先锋文学聚焦之十六——隐蔽的张力[J].小说评论,2002(4):9-13. 被引量:6
-
7李鲁平.摆脱父权家庭束缚的女性话语[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6):30-33.
-
8潘祥辉.传播心理学视野中的“方言情结”剖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1):50-52. 被引量:2
-
9韩鸿.从西部频道的终结看西部卫视的出路[J].新闻界,2005(1):37-38.
-
10程源源.方言:包装纸还是文化牌?[J].视听界,2005(4):56-57. 被引量:4
-
1王颖.逛艺术展?先学会"装X"[J].徽商,2014,0(8):102-103.
-
2克莱奥井.《汾阳小子贾樟柯》:漫长的江湖[J].电影世界,2015,0(4):96-97.
-
3张德宽.张德宽作品选[J].书画世界,2002,0(6):56-56.
-
4王曦.浅谈汾阳地秧歌的分类和社会功用[J].黄河之声,2008,0(22):78-79. 被引量:1
-
5葛颖.被打上全球化印记的美国游戏——奥斯卡金像奖的秘密[J].秘书,2011(9):43-45.
-
6高山.贾樟柯的三城记[J].电影,2006(12):9-11.
-
7沱沱.苹果晃荡[J].文学少年(中学),2005,0(7):30-32.
-
8双城记-上海·汾阳[J].东方电影,2007(1):58-59.
-
9吕鹏.论电视剧编导、制片人和受众的角力——一种权力关系的视角[J].现代视听,2013,0(8):6-11.
-
10周波.对话与倾听:当代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6):61-65. 被引量: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