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苓散中桂枝解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辛以润之、平冲降逆和桂枝汤三个方面来探讨五苓散中应用桂枝的意义所在,此方中桂枝不应局限于解表温阳之说,桂枝亦不可易为肉桂。
作者
刘鹏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7期53-54,共2页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五苓散
桂枝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史丽萍.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微[J]
.四川中医,2005,23(10):13-14.
被引量:19
2
郭士全.
论张仲景用桂枝平冲降逆[J]
.国医论坛,1996,11(4):6-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鲁兆麟.
燥证可用辛温通散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69-69.
被引量:5
2
龙江云 杨进.方药中用温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1987,(8):363-363.
3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释[M](第2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9.
4
王殿华,迟华基.
关于中医辛润法的理论思考[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3):169-172.
被引量:19
5
秦长林.
燥证琐谈[J]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8):5-6.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9
1
郭亚平,曾小晴,雷根平.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临证应用体会[J]
.四川中医,2013,31(8):34-35.
被引量:4
2
张卫华,刘舟,刘华东.
“辛润”法的机理和运用[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23-24.
被引量:9
3
张玉修,王均宁.
半夏“润燥”功效探讨[J]
.河南中医,2011,31(1):76-77.
4
郭志强,何泽云,曾海飞,徐琴,张爽爽,冯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与水气病风水、皮水治法[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52-53.
被引量:5
5
王天麟,韩俊泉,曲鹏飞,权沛沛,王红.
老年性便秘的中医认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4):482-484.
被引量:17
6
刘志强,孟嫣,王玉锋,王亚伟,王悦芬,孙雪艳,崔方强,申子龙,刘梦超,赵文景.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治疗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药,2018,37(11):1027-1030.
被引量:13
7
李珊珊,吴晶晶,丁舸.
试论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J]
.江西中医药,2014,45(12):7-8.
被引量:9
8
赵桂芝,杜培兰,王雷.
论五味与五脏关系及现实指导意义[J]
.中医学报,2015,30(12):1769-1771.
被引量:3
9
李萌,杨薇,刘峘,黎元元,程豪,庄严,谢雁鸣.
基于HIS的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肾功能影响的实效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2):2532-2537.
10
银赟.
《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经文之我见[J]
.国医论坛,2016,31(2):58-59.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5
1
洪寅,仇凤梅,金国英,杜月光,宋捷民.
桂枝不同提取物对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1):21-24.
被引量:14
2
章恪.
桂枝的利水作用不可忽视——对《伤寒论》中的两条文错释的剖析[J]
.中医药研究,1997,13(3):60-60.
被引量:2
3
李珊珊,吴晶晶,丁舸.
试论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J]
.江西中医药,2014,45(12):7-8.
被引量:9
4
王町囡,郑丰杰,孙燕.
苓桂剂“方-证要素对应”解析[J]
.世界中医药,2017,12(3):689-693.
被引量:10
5
夏天卫,周国威,姚晨,张超,蒋青,沈计荣.
桂枝及肉桂治痹的中医认识与现代药学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6):218-226.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1
1
陈丽名,屈杰,牛锐,谷浩荣,李小会.
从苓桂剂中桂枝应用谈桂枝的利水作用[J]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93-109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孙志欣.
苓桂剂在危重症中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3):135-137.
2
邵华,刘晓萍,张娜.
刘晓萍教授运用温阳调气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21,27(6):157-159.
被引量:8
3
黄小燕,丁玲丽,陆艳.
李果烈以“通法”论治眩晕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22,15(3):452-455.
被引量:10
4
宣铭杨,周冰莹,马棣元,庞然.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J]
.环球中医药,2022,15(5):870-872.
被引量:8
5
孟宁宁,张文宗,刘建申,张鸣,武圆圆.
毛德西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心衰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23,16(1):91-94.
被引量:2
6
师瑞瑞,张靖琨,雷瑗琳,韩茹,周纳纳,陈铭钦,全依晨.
雷瑗琳基于“阳微阴弦”治疗心系疾病用药经验[J]
.陕西中医,2023,44(3):352-355.
被引量:1
7
谢苗,曹童童,陈子怡,龚小涵,刘保光,谢忠礼.
《伤寒论》中桂枝通阳作用配伍规律及运用[J]
.国医论坛,2023,38(5):1-4.
8
董国菊,李知轩,张菀桐,王旭杰,李秋艳,翁维良.
苓桂剂类方方证分析与传承创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10):6-9.
1
许颖智,张军平.
病证结合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地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62-2364.
被引量:35
2
张玉修,王均宁.
半夏“润燥”功效探讨[J]
.河南中医,2011,31(1):76-77.
3
吴丽芹.
浅析桂枝在《伤寒论》中的运用[J]
.黑龙江中医药,1997,26(1):7-8.
被引量:1
4
郭士全.
论张仲景用桂枝平冲降逆[J]
.国医论坛,1996,11(4):6-7.
被引量:2
5
黄芳.
“辛以润之”浅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61-161.
6
宋均亚,陈亚宾,冯小朵,吉训超.
吉训超教授辨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
.新中医,2015,47(9):8-9.
被引量:6
7
胡永年.
“辛以润之”探析[J]
.江西中医药,2000,31(5):52-53.
被引量:5
8
邵耀中,闫志峰,张茜菲.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352-355.
被引量:4
9
南振军.
平冲降逆汤治疗恶阻53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2):12-12.
被引量:1
10
黄瑞霞.
平冲降逆治疗妇科病[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0-2071.
江西中医药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