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1,共2页
Enterprise Vitality
同被引文献14
-
1姚晖,邹庆峰.中日制造业比较与两国产业分工合作[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3(10):21-25. 被引量:2
-
2程池超,孙江明.中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56-61. 被引量:10
-
3刘晶.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7(2):190-192. 被引量:6
-
4刘承元.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J].企业管理,2008(6):14-16. 被引量:1
-
5杨艳威,赵悦.浅析日本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展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8(4):23-24. 被引量:1
-
6孙杭生,丁庆蔚.日本“世界工厂”繁荣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J].商业研究,2010(10):170-173. 被引量:4
-
7胡俊.关于“中国制造”模式亟待转型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5-67. 被引量:1
-
8唐志良,刘建江.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12-20. 被引量:55
-
9徐寅生.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之影响与应对[J].长白学刊,2012(6):104-106. 被引量:6
-
10蒲永燕.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34-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
-
1杨超,孙莉莉,潘星.日本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经验借鉴[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184-184.
-
2宋谦,杜伊凡,王静.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分析——日本经验的借鉴[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53-56.
-
3许俊如,吉毅松.对电解铜箔装备发展的思考[J].覆铜板资讯,2015,0(6):43-47. 被引量:1
-
14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10):27-28.
-
23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2%[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8):28-29.
-
3梁惠雯.我国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民营科技,2013(10):105-105.
-
4张弛.2002年日本硫酸供需状况[J].国际化工信息,2003(12):10-11.
-
5Akira Kawamoto,徐伟,杜钢建.规制改革、市场准入与国际市场竞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2):93-96. 被引量:1
-
6曹考.日本贸易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商场现代化,2006(05S):16-17.
-
7额尔敦.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引擎——基于投资的理论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17):84-85.
-
8数字[J].中国经贸,2010(15):4-4.
-
9曹东勃.优衣库的平衡术[J].IT经理世界,2014,17(16):76-77.
-
10方人也.三谈怎样进入日本制成品市场[J].国际贸易,1985(2):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