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我国当前“知识失业”问题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失业”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教育扩张引起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等是导致“知识失业”的原因。国家应加速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把“知识失业”的负效应降至最低。
作者
贾晔楠
李仙娥
机构地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36,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知识失业
原因分析
教育扩张
劳动力市场分割
分类号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3
同被引文献
185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5
1
Martin Carnoy.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K].闵维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吴克明,赖德胜.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38-41.
被引量:142
3
王效仿.
知识失业:一个时代的来临[J]
.社会,2003,23(4):15-17.
被引量:23
4
荆友奎.
我国当前的失业正负效应分析[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3):116-120.
被引量:7
5
杨勇,李仙娥.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失业”问题[J]
.北方经贸,2005(2):14-16.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胡鞍钢.
中国城镇失业与社会保障[J]
.北京观察,2002(1):4-7.
被引量:14
2
朱练彬.
当前我国高失业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144-145.
被引量:3
3
贾晔楠,李仙娥.
对我国当前“知识失业”问题原因的经济学分析[J]
.教育探索,2006(7):34-36.
被引量:15
4
赵友宝,焦习燕.
“知识失业”:经济学思考及其对策[J]
.预测,2006,25(4):26-29.
被引量:4
5
.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N].北京青年报,2002-03-18.
6
曾满超.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
尹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66.
8
许海燕.
我国失业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改革与战略,2008,24(3):151-152.
被引量:1
9
袁宁.
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及其负面效应解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26-30.
被引量:8
10
杨世杰.
“知识失业”现象的经济学解析及其对策[J]
.生产力研究,2009(3):95-9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73
1
李长熙,张伟伟.
我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知识图谱(2003-2021年):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23(4):100-112.
被引量:3
2
蒋虹.
我国知识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7(24):78-79.
被引量:1
3
赵艳,武荣丽.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失业现象[J]
.文教资料,2007(4):35-36.
4
明洪盛,常静.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规模的合理化分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5):74-76.
5
夏珍.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J]
.消费导刊,2008(9):242-242.
被引量:4
6
陈筱云.
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J]
.成功,2013(9):251-252.
7
沈绍辉.
西部大开发呼唤技能型人才[J]
.教育与职业,2004(15):9-11.
8
何斌.
过度教育现象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2):8-10.
被引量:11
9
许?.
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6):48-50.
10
陈方红.
论我国教育过度的成因及社会影响[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2):56-59.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85
1
常怿.
论媒介素养与大学生就业解困[J]
.云梦学刊,2007,28(S1):84-85.
被引量:2
2
杨文奇.
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过度教育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5):40-42.
被引量:15
3
高小玲.
对我国知识失业问题的探讨[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S1):179-181.
被引量:10
4
胡鞍钢.
中国城镇失业与社会保障[J]
.北京观察,2002(1):4-7.
被引量:14
5
张婷婷.
论我国知识失业的根源与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06(24):224-225.
被引量:1
6
虞乐,娄佳.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过度”问题[J]
.科技风,2008(7):106-106.
被引量:1
7
卢红梅,李传刚.
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68-69.
被引量:19
8
孙彩霞.
分析高学历就业难现象与追求高学历之风的形成[J]
.消费导刊,2008(8):236-237.
被引量:10
9
文东茅.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13-16.
被引量:12
10
丁元竹,陈崇林.
中国社会的九大风险因素[J]
.金融信息参考,2004(10):41-4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5
1
蒋虹.
我国知识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7(24):78-79.
被引量:1
2
冯松柏.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知识失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消费导刊,2008(10).
3
毕红艳.
我国高等教育的过度与“考研热”现象分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60-62.
被引量:5
4
袁宁.
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及其负面效应解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26-30.
被引量:8
5
梁丽君.
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的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7):120-121.
被引量:4
6
韩巧霞.
我国高校毕业生“知识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09(9):120-122.
被引量:5
7
彭云飞,钟惠敏.
高等教育滞胀理论的提出与架构——全面探讨教育病理的构想[J]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2010,9(2):80-84.
被引量:4
8
潘石.
中国“高学历失业”研究述评[J]
.当代经济研究,2011(3):56-61.
被引量:10
9
杨丽璇.
浅议知识浪费的成因及对策[J]
.科教文汇,2012(29):26-27.
10
龙琼,张谨帆,周昭明.
“后人口红利”时期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探析——基于高等教育滞胀背景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1):27-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朱练彬.
当前我国高失业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144-145.
被引量:3
2
贾晔楠,李仙娥.
对我国当前“知识失业”问题原因的经济学分析[J]
.教育探索,2006(7):34-36.
被引量:15
3
赵友宝,焦习燕.
“知识失业”:经济学思考及其对策[J]
.预测,2006,25(4):26-29.
被引量:4
4
许海燕.
我国失业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改革与战略,2008,24(3):151-152.
被引量:1
5
袁宁.
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及其负面效应解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26-30.
被引量:8
6
杨世杰.
“知识失业”现象的经济学解析及其对策[J]
.生产力研究,2009(3):95-97.
被引量:2
7
李侠.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知识失业问题探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5):118-119.
被引量:2
8
张广辉.
研究生招生市场变化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3):75-79.
9
王华春,赵蕊,杨丙见.
浅议局部“过度教育”的成因与对策[J]
.江苏高教,2010(2):10-12.
10
李敏.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过度的表现及影响探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1):35-36.
被引量:1
1
刘精明.
教育不平等与教育扩张、现代化之关系初探[J]
.浙江学刊,2000(4):66-71.
被引量:32
2
李延成.
美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J]
.开放教育研究,2001,7(4):46-48.
被引量:11
3
张文军,龙鸣.
论正确处理高校扩招与知识失业的关系[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21-123.
被引量:1
4
张珍荣.
统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88-89.
被引量:2
5
李玲霞.
知识失业的教育经济学分析[J]
.综合经济导刊,2002(4):51-52.
6
周鑫.
试论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及其对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B12):202-204.
被引量:2
7
董楠.
大学生知识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教文汇,2008(30):214-214.
8
罗靖.
新的教育不平等——我国知识失业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初探[J]
.江苏社会科学,2006(S2):97-99.
9
刘亚兰,王洪见.
中国过度教育现状及政策选择[J]
.北京教育(高教),2012(12):10-13.
教育探索
200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