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5,共4页
Intertrade
同被引文献40
-
1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71-580. 被引量:176
-
2陈迅,李维.产业内贸易的计量[J].财贸研究,2004,15(3):41-47. 被引量:38
-
3陈振锋,付小旗,汪寿阳,谢雯,徐山鹰,郑桂环.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及中国外贸形势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1):7-11. 被引量:2
-
4荣民.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若干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5,26(5):1-5. 被引量:14
-
5高云龙,张少楠,康学琴,刘坤.关于国家经济安全本质的分析[J].商业时代,2006(12):4-5. 被引量:4
-
6许继琴,金贤锋.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6(3):33-36. 被引量:4
-
7李石凯.相对贸易收支差额视角下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J].当代财经,2006(7):84-88. 被引量:2
-
8王进明.中美贸易:巨额顺差背后的利益流失[J].财经问题研究,2006(7):62-65. 被引量:7
-
9许士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6(7):60-65. 被引量:21
-
10易力,李世美,刘冰.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9):5-11.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8
-
1崔海霞,胡灵红,王文青.中国贸易顺差成因及所得利益分析——由贸易结构入手[J].商场现代化,2007(04S):43-44. 被引量:1
-
2高云龙,康学芹,张晓宁.外贸发展中企业行为异化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07(14):42-43.
-
3宋弘威,李平.多边体制下中国贸易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17-120. 被引量:6
-
4朱传丽.中国外贸竞争力分析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5):32-35.
-
5王维然.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增长实证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3):104-108. 被引量:6
-
6彭可,常志有.中国在东盟市场货物贸易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2):72-73. 被引量:1
-
7占小童,张心怡.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2):19-21.
-
8刘曰庆,孙希华,李翠艳,刘家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1):96-10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陆琳.浅析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区域治理,2018,0(43):131-131.
-
2王记志,廖湘岳.中国贸易平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8):61-64. 被引量:3
-
3刘毅.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J].价格月刊,2010(12):34-37. 被引量:3
-
4王维然,朱敏,吴唯君.哈萨克斯坦外贸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3):88-93. 被引量:1
-
5哈里木拉提·库赛提.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新疆财经,2011(6):60-66.
-
6李永刚.“金砖五国”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51-61. 被引量:16
-
7胡亚楠.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3,28(3):53-58. 被引量:1
-
8朱清波.浅析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2015,0(15):114-114.
-
9贾文,石鹤,余洁.哈萨克斯坦与中、俄两国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和VAR模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2):79-84. 被引量:1
-
10胡国良,于洋.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利益测算与分析[J].新疆财经,2015(6):5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