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2,共3页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18
-
1高小强.明朝洮州卫的军事戍防体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35-37. 被引量:7
-
2刘建军,闫璘,曹迎春.明西宁卫长城及军事聚落研究[J].建筑学报,2012(S1):30-34. 被引量:5
-
3权平.明代对西北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J].青海民族研究,2004,15(3):76-80. 被引量:8
-
4夏春峰.明朝前期中央治藏措施述略[J].西藏研究,2000(4):41-47. 被引量:4
-
5杜常顺.明清时期河湟洮岷地区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J].青海社会科学,2001(1):98-101. 被引量:15
-
6骆桂花,高永久.明朝西宁卫的军事戍防与政治管控[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16(1):66-77. 被引量:8
-
7格桑卓玛,陈改玲.明代甘南藏区贡赐贸易述论[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7-41. 被引量:7
-
8魏明孔.西北民族贸易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126-138.
-
9闫璘.大通县境内明代烽火台考释[J].青海社会科学,2009(3):114-117. 被引量:5
-
10武沐.岷州卫:明代西北边防卫所的缩影[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19(2):31-43. 被引量:14
-
1温军,白永平.突出民族特色 发展特色旅游——西北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构想[J].自然资源,1997(6):74-79. 被引量:2
-
2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课题组.“海丝之路”与象山历史文化[J].宁波通讯,2017,0(6):70-71.
-
3王君.河州脚户歌筏子客[J].丝绸之路,2003(12):12-14.
-
4付洁.塔林老城[J].神州学人,2012(2):31-33.
-
5张幼琪,史继忠,王哿幸子.驿道改变贵州开发态势[J].当代贵州,2013(2):62-63.
-
6张友仁.会展经济:城市的面包[J].浙江经济,2002(20):11-13.
-
7王帆,孙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比较研究——以宁夏回族冶家村和青海土族小庄村对比分析为例[J].开发研究,2015(6):96-100. 被引量:3
-
8陶灵燕.丽水 旅游休闲好去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3):102-103.
-
9司徒尚纪,许桂灵.广东发展史略[J].岭南文史,2005(2):1-10. 被引量:6
-
10马振林.河州茶道[J].丝绸之路,2008(7):5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