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峰值问题及油气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中外石油专家石油峰值理论要论评析
被引量:4
出处
《石油科技论坛》
2006年第2期27-32,共6页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
参考文献10
-
12004年国际石油科技十大进展[J].世界石油工业,2005,12(2):38-39. 被引量:1
-
2胡建国,陈元千,张盛宗.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模型[J].石油学报,1995,16(1):79-87. 被引量:117
-
3李天星.开发替代能源 确保持续发展[J].中国石油企业,2005(7):32-35. 被引量:1
-
4陈元千,胡建国.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储量的Weibull模型(为纪念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而作)[J].新疆石油地质,1995,16(3):250-255. 被引量:100
-
5陈元千,胡建国,张栋杰.Logistic模型的推导及自回归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1996,17(2):150-155. 被引量:115
-
6JamesW.Bunger,高贵生.油页岩是对美国产油峰值挑战的回答吗?[J].国外石油动态,2005(6):7-16. 被引量:1
-
7冯连勇.廉价石油时代即将终结?[J].中国石油企业,2004(5):57-57. 被引量:1
-
8陈元千.对翁氏预测模型的推导及应用[J].天然气工业,1996,16(2):22-26. 被引量:104
-
9海松,李文,刘倩如.2005年国内外石油市场前瞻——来自“2005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的报道[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12):7-20. 被引量:5
-
10李士伦,周守信,杜建芬,汤勇,郭平,李闽.国内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2):1-5. 被引量:163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吴新根,葛家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油田产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3):75-78. 被引量:57
-
2杨善华.提高采收率研究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方向[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7(4).
-
3刘青年,大庆油田开发论文集之一,1991年
-
4朱冰静,预测原理与方法,1991年
-
5赵旭东,科学通报,1989年,32卷,18期
-
6陈玉祥,预测技术与应用,1985年
-
7金毓荪,国外砂岩油田开发,1984年
-
8翁文波,预测论基础,1984年
-
9方义生,天然气勘探与开发,1983年,2期
-
10赵旭东.用Weng旋回模型对生命总量有限体系的预测[J]科学通报,1987(18).
共引文献455
-
1王丽媛,李晓风,李玉洁,谭海波.基于系统调用的交互式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2020(3):1-5. 被引量:2
-
2张鸿,王岐,马宝全.潜山油藏减氧空气驱室内实验研究——以辽河油田S625区块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21,35(6):68-72. 被引量:9
-
3李璇.特低渗透油藏超临界CO_(2)分层注入工艺技术研究[J].采油工程,2021(2):79-84. 被引量:2
-
4梁光迅,赵志彬.多开发单元原油产量预测方法及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2,9(z1):34-36. 被引量:4
-
5姜涛,李菊花,高文君,刘滨.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1):47-50. 被引量:6
-
6韦建伟,钱卫明.苏北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效果分析[J].海洋石油,2004,24(2):69-73. 被引量:2
-
7朱江,刘一仓,代曙光,卢丽.裂缝性潜山油藏连续注气数模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8):132-135. 被引量:3
-
8甄宝生,曹宏涛,黄华祥,袁洪波,郭帅.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发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15):104-106. 被引量:2
-
9王欣,赵法军,刘江.低渗透油藏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12):11-13. 被引量:1
-
10郭晓飞,常毓文,闫伟,梁涛.一种新的产量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2):99-10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8
-
1丁显峰,张锦良,刘志斌.油气田产量预测的新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104-106. 被引量:29
-
2Colin J.Cambell,Jean H.Laherrre,赵林,赵庆飞,冯连勇.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J].石油科技论坛,2005,24(4):32-37. 被引量:5
-
3胡建国,陈元千,张盛宗.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模型[J].石油学报,1995,16(1):79-87. 被引量:117
-
4张抗.近20年中国石油储量变化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5):584-589. 被引量:26
-
5陈元千.对翁氏预测模型的推导及应用[J].天然气工业,1996,16(2):22-26. 被引量:104
-
6张抗.近20余年来中国石油产量及构成变化[J].石油学报,2006,27(2):6-10. 被引量:5
-
7赵林.“石油枯竭论”再析[J].中国石油企业,2006(6):54-56. 被引量:2
-
8冯连勇,赵林,赵庆飞,王志明.石油峰值理论及世界石油峰值预测[J].石油学报,2006,27(5):139-142. 被引量:23
-
9朱杰,车长波,柳广弟,刘成林.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增长趋势的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6):16-18. 被引量:10
-
10李天星.论说篇:石油争鸣听涛声[J].中国石油企业,2006(12):54-5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
-
1张抗.从石油峰值的方法论剖析石油枯竭说[J].中外能源,2008,13(5):8-12. 被引量:3
-
2张抗.从石油峰值论到石油枯竭论[J].石油学报,2009,30(1):154-158. 被引量:12
-
3何琰,陆家亮,唐红君,段永刚,彭炎.改进的天然气储产量生命旋回预测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0,30(4):54-57. 被引量:5
-
4王伟锋,刘鹏,郑玲,周晓光,姜帅.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预测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9):1483-1490.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51
-
1谢梦雨,张东东,罗厚勇,翟光麾,王桐,虎建玲,马明阳,孙文熠,金智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盐池地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7):1173-1186. 被引量:1
-
2吴蒙,秦云虎,王晓青,张娜,杨柳,熊科,朱超,何建国.宁东地区晚古生代煤中硫的地化特征及其对有害元素富集的影响[J].煤炭学报,2020,45(S02):932-942. 被引量:19
-
3张抗,卢泉杰.中外近期油气储采比变化态势及其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15,20(1):17-23. 被引量:13
-
4张抗.高油价的回顾和反思[J].中外能源,2009,14(2):9-15. 被引量:2
-
5张抗.“高油价时代”辨析[J].石油科技论坛,2009,28(1):37-43.
-
6张抗.“新能源热”的“冷”思考[J].石油科技论坛,2009,28(6):26-30. 被引量:3
-
7王学忠.探讨简单直接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0,17(1):68-70. 被引量:11
-
8周总瑛.世界油气资源变化特征和潜力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9):1704-1709. 被引量:4
-
9张艳秋,张抗.从油气生产的接替看峰值论的思维局限[J].当代石油石化,2011,19(10):13-16.
-
10赵力.色彩的妙用──动物的保护色与警戒色[J].大自然探索,2000(6):13-16.
-
1李国玉.镌刻在心中的丰碑——五十年代中俄石油专家合作纪事[J].中国石油企业,2003(7):78-80.
-
2汪云.中国石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州化工,2006,34(4).
-
3非洲石油专家呼吁更多地进行风险管理[J].国外测井技术,1997,12(6):79-79.
-
4陈一茗.迎接下一场石油危机的挑战[J].百科知识,1997,0(12):14-15.
-
5程捍东.线性规划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65-67. 被引量:1
-
6吴富贵.中国石油健儿建功苏丹[J].国际人才交流,2003(5):30-31. 被引量:1
-
7世界最大天然气田中石油获钻探权[J].国外测井技术,2007,22(3):72-72.
-
8让石油100年用不完[J].党课,2010(10):114-114.
-
9古巴石油业加快开放吸引外资[J].国外测井技术,2007,22(2):72-72.
-
10第广龙.风吹石油的日子(三首)[J].诗刊,2009(19):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