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补偿成套装置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一种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补偿成套装置及其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该成套装置集自动补偿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和接地选线保护为一体。
作者
唐轶牟
龙华
王崇林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8-90,共3页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关键词
自动补偿
消弧线圈
接地
电容电流
电力系统
分类号
TM714.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04
参考文献
2
1
唐轶.
接地变压器式消弧线圈[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5,24(4):36-40.
被引量:5
2
李福寿.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的运行[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4
1
唐翔,唐轶,崔岚.
消弧线圈自动补偿原理的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7,26(3):68-70.
被引量:2
2
唐轶,胡长冬,厉宏斌,刘建华.
一种新型消弧线圈及自动调谐装置[J]
.煤炭学报,2010,35(6):1045-1049.
3
唐艳波.
10 kV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方式的研究[J]
.电力自动化设备,1999,19(4):52-55.
被引量:17
4
杨秉义,白维祖.
酒泉风电基地风电场35kV风机馈线保护探讨[J]
.甘肃电力技术,2012(1):42-4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郑红英.
消弧线圈在我局配电网中的应用[J]
.浙江电力,2003,22(6):52-53.
被引量:4
2
徐玉琴,律方成.
基于TSC的消弧线圈及其补偿电网的自动调谐[J]
.继电器,2002,30(6):33-36.
被引量:3
3
刘艳村,鲁铁成,文习山,陈维贤,李翔,王志梅.
基于TSC控制技术的快速响应自动消弧装置[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0):88-93.
被引量:26
4
李润先.
谐振接地是我国中压电网最理想的接地方式[J]
.高电压技术,1994,20(1):40-43.
被引量:14
5
熊娅俐,陈乔夫,盛建科,王恩维,张宇.
基于注入信号的消弧线圈电容检测方法[J]
.高电压技术,2005,31(3):36-38.
被引量:15
6
周行星,李福寿.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全状态自动补偿[J]
.高电压技术,1995,21(2):47-50.
被引量:11
7
王崇林,梁睿,刘建华,薛雪,余亮,李晓波.
基于变耦电抗法的新型消弧线圈[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0):81-84.
被引量:15
8
要焕年,曹梅月.
优化谐振接地技术前景趋好[J]
.电力设备,2005,6(10):33-37.
被引量:5
9
尹忠东,刘虹,程行斌.
可控电抗器与配电网电压调整[J]
.高电压技术,1996,22(2):43-44.
被引量:2
10
陈忠仁,吴维宁,张勤,陈家宏.
调匝式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新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4):75-78.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
11
1
李涛,李新年.
配电网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初步设计与仿真研究[J]
.继电器,2007,35(S1):263-267.
被引量:4
2
王振,滕广林,张文涛,韩小庆.
华丰煤矿6kV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治理[J]
.煤矿机电,2005,26(3):68-70.
被引量:2
3
程路,陈乔夫,张宇,任晓红,黄小华.
变压器负载可控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J]
.高电压技术,2007,33(6):50-54.
被引量:11
4
胡善福,尹忠东,涂彩琪.
可控消弧电抗器的控制系统[J]
.高电压技术,1997,23(1):54-56.
被引量:1
5
王光义,丁瑞,王士军.
6kV电网接地电容电流治理技术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2008,26(2):123-124.
6
周小卿.
自动消弧线圈应用与实践[J]
.科技视界,2011(27):65-66.
7
陆国庆,姜新宇,欧阳旭东,周良才.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自动快速消弧系统——配电网中性点新型接地方式的实现[J]
.电网技术,2000,24(7):25-28.
被引量:60
8
张引娣.
从一次10kV系统跳闸事故看消弧线圈对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性[J]
.西北电力技术,2002,30(2):60-61.
9
刘富荣,张劲光,陈志刚.
消弧线圈分散补偿研究[J]
.河南科技,2017,36(9):137-139.
被引量:2
10
赵牧函,纪延超.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原理的研究[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14(4):50-54.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
Feifan Shen,Qiuwei Wu,Yusheng Xue.
Review of Service Restor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J]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2020,8(1):1-14.
被引量:9
2
张浩.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机理分析及防止[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z1):124-129.
被引量:2
3
王国帮.
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补偿系统的研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S1):190-193.
被引量:1
4
蔡旭,于乐中.
补偿电网增量函数法接地选线原理及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8):1273-1277.
被引量:7
5
裴志宏,文劲宇.
调容式自动消弧线圈设计[J]
.继电器,2005,33(2):71-75.
被引量:1
6
张明.
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接地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13-113.
7
盛建科,陈乔夫,熊娅俐,张宇,贾正春.
基于磁通可控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J]
.电工技术学报,2005,20(2):88-93.
被引量:23
8
陆国庆,姜新宇,芮冬阳,杨旭,陈锐,赵鸿.
一种新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
.电力设备,2005,6(4):8-13.
被引量:5
9
刘志珍,杨志坚,于爱国.
新型可控无源滤波器的实验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2005,39(3):1-2.
被引量:2
10
杨旭.
一种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分析[J]
.广东电力,2005,18(6):35-38.
被引量:4
1
赵文波.
消弧线圈成套装置不同型式的比较[J]
.有色金属加工,2009,38(2):58-62.
2
赵富强.
中性点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测量[J]
.电气时代,2000(11):21-22.
被引量:1
3
方晓卫.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测量与估算[J]
.电世界,1995,36(1):26-27.
4
耿庆芬.
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方式[J]
.电气时代,2002(12):66-67.
被引量:1
5
王丽霞.
浅谈消弧线圈在水泥厂的应用[J]
.现代物业(新建设),2010(5):32-33.
6
刘国丽.
有关变电所设计中的消弧线圈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2(17):150-150.
7
林继杰.
10kV配网中性点接地的比较研究[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6):221-221.
高电压技术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