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7-88,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108
-
1沈正平,简晓彬,施同兵.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J].经济地理,2007,27(6):952-955. 被引量:38
-
2戴景萌.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转移动因研究——一个成本分析的视角[J].现代经济信息,2008(8):133-135. 被引量:6
-
3胡乃武,张可云.西部中心城市功能极化与外溢效应完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3):46-52. 被引量:2
-
4王先庆,吴德华.中国资本市场的进入背景和战略选择[J].南方金融,1998(6):18-20. 被引量:1
-
5蔡宁,杨闩柱.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J].科研管理,2004,25(4):104-109. 被引量:56
-
6谢姚刚.理性看待污染密集产业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4(11):63-65. 被引量:10
-
7许水平,赵兴.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及防范措施建议[J].经济论坛,2004(21):34-36. 被引量:19
-
8陈修颖,甄峰,吴泓.上海市传统产业的地域转移研究——基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思路[J].人文地理,2004,19(6):44-48. 被引量:10
-
9张弛.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的“产业空心化”[J].世界经济文汇,1993(5):42-46. 被引量:13
-
10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被引量:793
引证文献13
-
1肖德,程丽.湖北省承接制造业转移现状、优劣势及对策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28-33. 被引量:2
-
2谢丽霜.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J].商业研究,2009(1):95-99. 被引量:39
-
3毛广雄.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转移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5(10):68-70. 被引量:16
-
4毛广雄.基于区位进入理论的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的动因及模式分析[J].人文地理,2009,24(4):72-76. 被引量:14
-
5叶加申.杭州市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升级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2009,4(1):21-23.
-
6鲁丽丽,郑红玲.基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转移与对接探讨[J].商业时代,2011(7):134-135. 被引量:5
-
7钟晋,胡黎明.金融支持对产业转移影响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1,16(5):74-78. 被引量:2
-
8任登魁.实现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对策建议:以濮阳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50-52.
-
9余愫超,唐根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转移现状及其效率[J].经营与管理,2013(11):62-64. 被引量:1
-
10刘军跃,王海云,汪乐,苏莹.产业集群转移研究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4):42-4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3
-
1刘常青.中国环境零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30(5):1-5.
-
2达捷.产业转移与四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当代经济,2012,29(8):88-89. 被引量:1
-
3黄涛.环境承载力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3(3):35-40. 被引量:2
-
4李小波,苏怡莲.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30(21):92-93. 被引量:7
-
5苏宁宁.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J].消费导刊,2010(6):11-11. 被引量:3
-
6王冬梅.山东半岛制造业承接国际转移的现状及建议[J].消费导刊,2008,0(12):16-16. 被引量:1
-
7谢丽霜.西部地区规避产业梯度转移风险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5):45-47. 被引量:6
-
8毛广雄.产业集群化转移:理论述评及启示[J].统计与决策,2010,26(6):154-157. 被引量:12
-
9陈祥升.重庆三峡库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与对策[J].三峡论坛,2010(3):54-56. 被引量:1
-
10张乐勤.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中潜在环境风险的思考——基于“外部性理论”条件下[J].中国发展,2010,10(3):69-74. 被引量:7
-
1余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转移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8(6):92-93. 被引量:1
-
2谨防错误政策致产业过早外移[J].统计与管理,2014(9):97-97.
-
3武斌.技术标准的竞争机制[J].企业标准化,2007(1):27-28.
-
4付兵涛.全球经济进入去危机时代?[J].当代金融家,2014(2):100-101.
-
5杨祖增,来佳飞.全球产业新变局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调整[J].浙江经济,2012(20):24-29. 被引量:3
-
6李虹,李穆玲.国际产业转移给辽宁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辽宁经济,2006(7):17-18.
-
7刘自强.90年代国际产业竞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0,19(6):27-35. 被引量:2
-
8李国平,俞文华.产业国际转移中我国产业结构重组基本策略探讨[J].中国软科学,1999(2):17-20. 被引量:7
-
9黄浩,黄哲雨.延续东部参与产业国际转移,促进中部经济崛起[J].金融经济(下半月),2009,0(3):53-54.
-
10王云平.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J].经济研究参考,2006(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