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椎间盘退变在脊柱退变性疾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炎症反应与椎间盘退变、下腰痛产生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炎症反应学说,尤其是分子水平的细胞因子学说的研究报道很多。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了椎间盘退变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作用,这对于应用生物制剂治疗或阻止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
李宝俊
丁文元
机构地区
[
出处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肿瘤坏死因子
炎症反应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9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26
参考文献
33
1
Freemont AJ, Watkins SA, le Maitre C, et al. J Pathol, 2002,19(4):374-379
2
Weiler C, Nerlich AG, Zipperer J, et al. Eur Spine J, 2002, 11(4):308-320
3
Nerlich AG, Weiler C, Zipperer J, et al. Spine, 2002,27(22).:2484-2490
4
Doita M, Kanatani T,Ozaki T, et al. Spine, 2001, 26(14):1522-1527
5
Ahn SH, Cho YW, Ahn MW, et al. Spine, 2002; 27(9) :911-917
6
Burke JG, Watson RW, McCormack D, et al.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2,84(2) :196-201
7
Burke JG, Watson RW,McCormack D, et al. Spine, 2002,27(13):1402-1407
8
Tolonen J, Gronblad M, Virri J, et al. Eur Spine J, 2001,10(2):172-176
9
Matsunaga S, Nagano S, Onishi T, et al, J Neurosurg, 2003,98(1 Suppl),63-67
10
Femander JC,Martel-Pelletier J, Pelletier JP. Biorheology, 2002,39(1-2):237-246
同被引文献
169
1
董革辉,黄俊琼,蔡小军,韩建华,夏本杰.
IL-1α与IL-6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J]
.中国医师杂志,2004,6(8):1134-1135.
被引量:9
2
胡明,张传森,陈道运,叶勇,熊绍虎,张喜.
人退变椎间盘组织的基因表达谱[J]
.解剖学杂志,2004,27(4):348-351.
被引量:12
3
刘越,赵晓勇,刘福成.
颈椎间盘退变病因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9):1489-1491.
被引量:6
4
胡海清,金捷.
炎性细胞在各型突出椎间盘中出现率的比较以及与直腿抬高试验的相关性[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45-48.
被引量:6
5
黄平,董英海.
急性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的进展[J]
.中国骨伤,2004,17(11):699-701.
被引量:3
6
秦海江,郭钧,陈仲强.
肿瘤坏死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J]
.脊柱外科杂志,2004,2(6):367-369.
被引量:20
7
李小川,付勤,贾长青,王海义,沈涛,徐威.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退行性变腰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6):82-83.
被引量:5
8
查振刚,黄良任,姚平,林宏生,王治,刘宁,吴昊,黄耀熊.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与IL-6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广东医学,2005,26(2):191-193.
被引量:62
9
程延,张丽心,杨富国.
家兔腰椎间盘脱出自身免疫模型中神经根组织形态学研究[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5,2(2):4-6.
被引量:8
10
陈飞,李康华,吕国华.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4):74-7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于杰,朱立国,高景华,王尚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与其疼痛的相关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301-304.
被引量:55
2
尚琦松,刘维钢,史晨辉,董金波,李宽新,王宗亮.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因子及其基因和组织工程结合基因治疗[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0):1895-1899.
被引量:4
3
于杰,朱立国,高景华,王尚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与渗湿通络法治疗的影响:随机对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7):1221-1224.
被引量:14
4
王琪,艾尔肯.萨德尔,帕拉提.阿巴伯克力.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进展[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3):343-345.
被引量:17
5
崔才磊,于红阳,岳义田,杨改霞,尚卫超,袁增明.
大骨节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4):656-658.
被引量:11
6
陈操,史晨辉,刘维钢.
炎性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农垦医学,2009,31(6):550-552.
被引量:1
7
何昌谋.
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对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NO、TNF-α和IL-1β含量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401-1402.
被引量:12
8
马忠平,杨学军,赵岩,霍洪军.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TNF-α表达影响的对比研究[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5):330-333.
被引量:2
9
王海莹,丁文元.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椎间盘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
.脊柱外科杂志,2015,13(1):56-59.
被引量:8
10
张强,马静,陈黎林,白生录,王雪,刘海青,何多龙.
青海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NO、TNF-α、IL-1β和HA含量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2017,32(2):125-128.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26
1
戚智健,沈晓峰.
李宇卫教授辨治椎间盘源性腰痛经验介绍[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0(3):82-84.
被引量:15
2
李俊杰,梁舒涵,吴从俊,谢维,唐谨,李莹,李绪贵.
壮腰祛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0(2):24-28.
被引量:23
3
曾莉茗.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1):43-43.
4
张峰,郭雄,王爽,武世勋,王立新.
大骨节病患者外周血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表达谱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4):400-406.
被引量:3
5
庄健海,朱干.
CD62P水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4):13-14.
被引量:2
6
Ningjiang Shen Jian Chen Guangji Wang Xiaoli Wu Yutian Wang.
Reliability of dermatomal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 in the evaluation of lumbosacral nerve root injury A concurrent case-control study[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3(1):57-60.
被引量:2
7
于杰,朱立国,高景华,王尚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与渗湿通络法治疗的影响:随机对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7):1221-1224.
被引量:14
8
秦明芳,黄正团,周红海,农朝赞,郭凌霄.
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J]
.广西中医药,2008,31(2):51-53.
被引量:3
9
李松军,梁寒洁,柯楚群,何伟东.
腰椎间盘突出物及髓核炎性因子变化与症状性疼痛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2):4303-4307.
被引量:27
10
何凯,张霄雁.
VEGF、MMP-3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4):415-416.
被引量:1
1
孙育民.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30(1):13-15.
被引量:11
2
牟崇云,于建花,纪强.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4例[J]
.光明中医,2010,25(2):281-282.
被引量:4
3
何忆雯,秦永文.
不稳定斑块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5):685-688.
被引量:6
4
郑中华,方青,张以忠.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234-236.
被引量:4
5
宋淑菊,段婷.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10):657-660.
被引量:2
6
于孟学,曹金,李薇.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进展[J]
.北京医学,2008,30(1):39-42.
被引量:3
7
王蝶,吴金玉,黄娟.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5):74-77.
被引量:1
8
陆乐,蔡辉.
B淋巴细胞相关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进展[J]
.安徽医药,2011,15(5):539-541.
9
隗佳,张胜桃.
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42-1844.
被引量:13
10
张葳.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免疫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28-29.
被引量:1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