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内蒙古—燕山地区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内蒙古—燕山造山带在造山作用过程中于构造变形的同时或前、后产生了不同类型的侵入作用和火山喷发等岩浆热事件。在研究和测定岩浆热作用和构造格局的形成、演化年代、87Sr/86Sr的初始比值、断层、褶皱特征等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压、拉张、剪切等构造形态与岩浆活动的关系,以及地壳不同层次变形期间的深层热结构和热动力特征。
作者
王瑜
机构地区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6-75,共10页
Geoscience
关键词
内蒙古
造山过程
岩浆作用
构造演化
晚古生代
分类号
P534.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452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59
参考文献
8
1
朱元清,石耀霖.
剪切生热与花岗岩部分熔融——关于喜马拉雅地区逆冲断层与地壳热结构的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1990,33(4):408-416.
被引量:30
2
卢造勋,夏怀宽.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辽宁东沟地学断面[J]
.地球物理学报,1993,36(6):765-772.
被引量:85
3
邓晋福,地球科学,1994年,19卷,2期,139页
4
团体著者,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91年
5
团体著者,河北省区域地质志,1989年
6
团体著者,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4,1986年
7
吴利仁,华东及邻区中、新生代火山岩,1984年
8
解广轰,涂勘,王俊文,张明,Martin F.J.Flower.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成因意义[J]
.科学通报,1989,34(10):772-775.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陈道公,地球化学,1985年,4卷,293页
2
周兵,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33卷
3
许志琴,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总论,1988年
4
冯锐,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5卷,增Ⅰ,175页
5
秦建业,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增Ⅰ,135页
6
沈显杰,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增Ⅰ,80页
7
沈显杰,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增Ⅰ,90页
8
滕吉文,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增Ⅰ,1页
9
李鸿吉,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26卷,249页
10
团体著者,地球物理学报,1981年,24卷,155页
共引文献
138
1
栾锡武,张亮.
南海构造演化模式:综合作用下的被动扩张[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6):59-74.
被引量:46
2
汪屹华,汪集晹.
碰撞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研究——以东南沿海地区石城—惠安剖面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17(2):153-162.
3
王椿镛.
中国岩石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S1):82-109.
被引量:14
4
汪集.
近年来我国地热学的研究与展望[J]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S1):249-251.
被引量:16
5
张旗,周德进,沈丽璞.
Dupal异常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7(4):63-71.
被引量:2
6
薛爱民.
控制碰撞造山带热异常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地质作用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7(3):41-50.
被引量:1
7
张伯友,俞鸿年,郭令智,董平.
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带的成岩成矿规律[J]
.地质找矿论丛,1993,8(3):1-13.
被引量:3
8
夏斌,崔学军,谢建华,王冉.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3):221-227.
被引量:58
9
张季生,洪大卫,王涛.
内蒙古中部重、磁场特征与地壳密度结构[J]
.地质通报,2005,24(2):118-123.
被引量:8
10
滕吉文.
全球地球科学大断面与地球动力学(Ⅰ)[J]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9(1):40-5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52
1
席党鹏,万晓樵,李国彪,李罡.
中国白垩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49(1):257-288.
被引量:64
2
黄迪颖.
中国侏罗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49(1):227-256.
被引量:37
3
李韶凯,刘金龙,周永恒,刘二情.
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二叠纪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德裕花岗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J]
.地质学报,2020(2):450-466.
被引量:3
4
张岳桥,廖昌珍,施炜,张田,郭芳芳.
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侏罗纪变形[J]
.地学前缘,2007,14(2):182-196.
被引量:95
5
巩恩普,梁俊红,李小冬,王春红,崔显德.
辽西早白垩世早期热河生物群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综合研究[J]
.地质学报,2007,81(1):1-8.
被引量:20
6
曹代勇.
煤田构造研究——思路与方法[J]
.中国煤炭地质,2006,18(6):1-4.
被引量:29
7
王芳,陈福坤,侯振辉,彭澎,翟明国.
华北陆块北缘崇礼-赤城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锆石年龄和Sr-Nd-Hf同位素组成[J]
.岩石学报,2009,25(11):3057-3074.
被引量:56
8
杨扬,高福红,陈井胜,周漪,张健,金鑫,张彦龙.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S2):257-268.
被引量:34
9
ZHOU ZhongHe,WANG Yuan.
Vertebrate diversity of the Jehol Biota as compared with other lagersttten[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0,53(12):1894-1907.
被引量:17
10
李怀坤,耿建珍,郝爽,张永清,李惠民.
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测定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J]
.矿物学报,2009,29(S1):600-601.
被引量:364
引证文献
19
1
郑建平,张瑞生,余淳梅,汤华云,张沛.
冀东-辽西玄武岩二长岩包体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示踪燕辽地区169Ma和107Ma的热事件[J]
.中国科学(D辑),2004,34(A01):32-44.
被引量:8
2
李广有.
陆相火山沉积岩系非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J]
.现代地质,2005,19(3):361-368.
被引量:8
3
翟德高,刘家军,王建平,彭润民,王守光,李玉玺,常忠耀.
内蒙古太平沟斑岩型钼矿床Re-Os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2009,23(2):262-268.
被引量:37
4
琚宜文,卫明明,薛传东.
华北盆山演化对深部煤与煤层气赋存的制约[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3):390-398.
被引量:38
5
杨景发,徐景智,赵庆勋,葛大勇.
医用红外热像仪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研究[J]
.激光与红外,2000,30(1):42-44.
被引量:8
6
翟德高,刘家军,王建平,要梅娟,刘星旺,柳振江,吴胜华,付超,王守光,李玉玺.
内蒙古甲乌拉大型Pb-Zn-Ag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地学前缘,2013,20(2):213-225.
被引量:40
7
朱卫平,王艳,赵百民,徐璐平,丛丽娟,姚国涛.
燕山地区密云—喜峰口断裂的东延问题探讨[J]
.地质论评,2013,59(2):209-216.
8
林少泽,朱光,严乐佳,宋利宏,刘备.
燕山构造带晚古生代挤压变形事件的构造与年代学证据[J]
.科学通报,2013,58(34):3597-3609.
被引量:15
9
陈炜,周文平,陈开旭,刘明文,王彤,方明,贺慧燕,张斌.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金长山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
.矿物岩石,2013,33(4):53-60.
被引量:12
10
徐政语,林舸,刘池阳,马晓昌,侯路.
昌图凹陷白垩纪沉积环境对燕辽造山带隆升过程的指示[J]
.沉积学报,2001,19(4):506-51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59
1
程红霞.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青海医药杂志,2020(8):44-47.
被引量:1
2
周振华,吕林素,冯佳睿,李超,李涛.
内蒙古黄岗夕卡岩型锡铁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10,26(3):667-679.
被引量:86
3
颜志丰,琚宜文,唐书恒,侯泉林,朱宝存,王国昌.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裂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734-1744.
被引量:22
4
刘少峰,李忠,张金芳.
燕山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及构造体制[J]
.中国科学(D辑),2004,34(A01):19-31.
被引量:41
5
郑建平,张瑞生,余淳梅,汤华云,张沛.
冀东-辽西玄武岩二长岩包体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示踪燕辽地区169Ma和107Ma的热事件[J]
.中国科学(D辑),2004,34(A01):32-44.
被引量:8
6
杨爱明,杨宇,余仕汝,高绍阳,张曙.
红外热像仪用于医学中[J]
.红外技术,2004,26(6):97-100.
被引量:8
7
汪洋,姬广义,夏希凡.
燕山造山带复杂构造变形型式的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地质,2005,17(2):1-13.
被引量:7
8
徐政语,卢文忠,林舸,刘池阳,王岳军,郭锋.
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的差异隆升过程:来自江汉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记录的证据[J]
.地质科学,2005,40(2):179-197.
被引量:29
9
王建国,张静,王圣文,张达,祁小军,吴淦国,赵丕忠.
内蒙古太平沟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J]
.岩石学报,2009,25(10):2621-2630.
被引量:11
10
姬广义,汪洋,夏希凡.
燕山中段南麓蓟县北部常州沟-杨庄一带地质构造基本特征[J]
.北京地质,2005,17(4):1-32.
被引量:5
1
王尚彦.
贵州境内扬子准地台燕山期叠加褶皱特征[J]
.贵州地质,1990,7(3):265-270.
2
董光贵.
黔西南炼山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矿产与地质,2007,21(1):44-46.
被引量:4
3
刘胜军,刘文中.
岩浆侵入对淮北花沟西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J]
.高校地质学报,2013,19(4):671-676.
被引量:4
4
陈传平,苏秀芳,孙伟琳,袁志华,弥积良,黄克难.
塔里木砂岩油水层判识的储岩热解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93-94.
被引量:4
5
裴锋敏.
小秦岭地体褶皱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河南地质,1997,15(3):192-199.
被引量:1
6
朱扬明,梅博文,潘志清.
储岩热解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92-95.
被引量:19
7
郭清海,王焰新,郭华明.
地下水系统中胶体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J]
.地质科技情报,2001,20(3):69-74.
被引量:12
8
沈金瑞,梁良.
从小褶皱特征探讨白虎岭矿区构造[J]
.江西地质,1990,4(1):33-40.
9
戴玉皇,刘翔,陈凤雨.
贵州开阳洋水背斜初始褶皱特征初探[J]
.环境与生活,2014,0(3X):110-111.
被引量:2
10
时建才.
变质热液与金的迁移与富集规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S):21-21.
现代地质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