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初论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间接侵权制度在侵权行为体系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建构应以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为重心,明确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以间接侵权责任为归属,并注重其在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领域的示范作用。
作者
陈武
胡杰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Intellectual Property
关键词
专利
间接侵权
侵权行为
构成要件
分类号
D923.42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2
参考文献
9
1
国家知识产权局2005年4月发布.《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研究课题指南》,www.sipo.gov.cn.
2
田力普.《关于专利保护与专利侵权中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专利法研究,1995,:69-92.
3
郑玉波.《民法债权总论》(15版),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131页.
4
王迁.
论版权法中的间接责任[J]
.科技与法律,2005(2):50-59.
被引量:40
5
张成龙.
专利间接侵权国际立法比较[J]
.江西社会科学,2000,20(6):134-137.
被引量:4
6
李国光,蒋志培等主编.《知识产权诉讼》,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页.
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法发(2001)229号],第78~80条.
8
吴观乐.《浅议间接侵权》,《专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专利文献出版社,第45页.
9
刘家瑞.
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J]
.电子知识产权,2004(11):23-2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刘家瑞.
论中国版权间接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论网络服务商责任制度的完善[J]
.电子知识产权,2004(11):23-29.
被引量:12
2
吴汉东.
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J]
.法学研究,2001,23(6):128-148.
被引量:189
3
《美国联邦案例汇编》[M].第29卷第74页.
4
该公约1975年签定,曾于1989年进行了修改,但是至今尚未正式生效.
5
第25条规定了直接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与我国专利法第11条的规定类似.
6
与我国专利法第62条类似,规定了6种不视为专利侵权的情况,其中(a)-(c)分别为:(a)为私人和非商业目的而实施专利发明;(b)为研究目的而实施专利发明;(c)在药房根据医生处方半个的配制药品,或者与如此配制药品有关的行为.
7
中国专利局管理部编.《中国专利纠纷案例选编》[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158页.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
.新法规月刊,2006,0(4):86-8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6
1
易继明,韩倩旎.
网络空间商业标识传导中的民事责任[J]
.私法,2020(2).
2
杨馥宇.
许可侵权直接侵权说之提倡[J]
.法律方法,2023(1):360-378.
3
邱云.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分析——对《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思考[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6):125-129.
被引量:2
4
谭筱清.
对商业秘密新颖性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2002(5):66-69.
被引量:2
5
王迁.
暴风雨下的安全港——美国《家庭娱乐与版权法案》评析[J]
.电子知识产权,2005(6):32-36.
被引量:11
6
秦珂.
“通知—反通知”机制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责任的法律比较——兼论图书馆的对策和相关立法问题[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5(3):4-6.
被引量:2
7
王迁.
论版权法中的间接责任[J]
.科技与法律,2005(2):50-59.
被引量:40
8
党雷.
BT下载法律问题研究——帮助侵权责任制度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2008(12):44-45.
被引量:2
9
王迁.
一纸没有写完的判决:Grokster案的意义和局限评析[J]
.中国版权,2005(5):53-56.
10
陈锦川.
从司法实务看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调整及其研究[J]
.电子知识产权,2005(9):41-4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1
1
孙战龙.
关于专利侵权中的间接侵权问题[J]
.科技与法律,1996(2):27-30.
被引量:5
2
胡开忠.
论重混创作行为的法律规制[J]
.法学,2014(12):89-97.
被引量:49
3
唐义红,杨钧.
论专利间接侵权[J]
.法制与社会,2008(22):80-81.
被引量:1
4
刘华.
国际专利制度改革的实证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1):149-155.
被引量:5
5
杨明.
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
.法商研究,2006,23(1):114-120.
被引量:36
6
杨立新,林旭霞.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4-80.
被引量:84
7
张玉敏,邓宏光.
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J]
.学术论坛,2006,29(1):141-144.
被引量:35
8
谭涛,展进涛.
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及其对我国育种创新的影响研究[J]
.电子知识产权,2006(2):36-38.
被引量:7
9
潘爱叶,侯作前.
从环境保护一体化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J]
.政法论丛,2006(1):49-52.
被引量:4
10
彭学龙.
商标显著性新探[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2):60-67.
被引量:49
引证文献
9
1
刘春田.
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基础性与多样性发展[J]
.法学家,2007(1):60-63.
被引量:4
2
贾小龙.
专利法需要怎样的“间接侵权”?——专利间接侵权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8(26):275-277.
3
林广海,邓燕辉.
外观设计专利叠加式侵权分析[J]
.人民司法,2008(18):42-47.
被引量:1
4
贾小龙.
专利法需要怎样的“间接侵权”——专利间接侵权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
.电子知识产权,2008(9):15-18.
被引量:8
5
赵芯立.
浅议我国专利间接侵权法律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7):71-71.
6
彭宣.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客体范围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4):181-182.
被引量:1
7
蒋舸.
著作权法与专利法中“惩罚性赔偿”之非惩罚性[J]
.法学研究,2015,37(6):80-97.
被引量:74
8
朱雪忠,李闯豪.
美国专利间接侵权默示许可抗辩的反思与借鉴[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36(2):179-190.
被引量:4
9
李婷婷.
浅析专利间接侵权制度[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5):55-57.
二级引证文献
92
1
杨德桥.
合同本质与案例法本色:专利默示许可的历史演进、嬗变规律及其中国化[J]
.私法,2021(2):196-228.
2
陈龙.
保护作品完整权声誉要件的反思和修正[J]
.人大法律评论,2022(1):223-251.
被引量:1
3
张世明.
滥用知识产权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辩[J]
.人大法律评论,2020(2):87-134.
被引量:5
4
朱冬.
创新政策视野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 功能定位与规则调试[J]
.网络法律评论,2020,20(1):122-150.
5
蒋舸.
论知识产权许可费损失的计算[J]
.东南法学,2020(1):75-97.
被引量:5
6
宁立志.
专利辅助侵权制度中的法度边界之争——美国法例变迁的启示[J]
.法学评论,2010,28(5):35-45.
被引量:11
7
熊文聪.
被误读的专利间接侵权规则——以美国法的变迁为线索[J]
.东方法学,2011(1):150-158.
被引量:19
8
张爱娥.
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江苏常州为例[J]
.知识产权,2012,22(11):72-76.
被引量:16
9
林广海,李德军.
自行使用侵权标识包装商品并销售属于叠加式侵权[J]
.人民司法,2015(24):77-82.
被引量:1
10
池骋.
引入抑或摒弃:对网络版权管理“三振出局”规则的评议与反思[J]
.科技与出版,2016(5):77-83.
被引量:4
1
刘变叶.
寻衅滋事司法解释施行后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27):267-268.
2
徐蕾.
试论社会法的行为体系[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2):50-51.
3
孙孝福,谷国文.
略论辩护律师的取证行为及其诉讼价值[J]
.律师世界,1997(9):30-32.
4
钟伟杰.
探析正当防卫是否应纳入先行行为体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6):11-14.
被引量:1
5
王海顺.
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J]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31-32.
6
武彬,刘鲁宁.
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探析[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0(2):44-47.
被引量:1
7
王峥.
公共外交的理论模型评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1):19-19.
8
刘小燕.
构成政府形象的行为体系[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5(2):84-88.
被引量:1
9
关保英.
行政强制设定说明理由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4-74.
被引量:3
10
崔建勇.
论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6):56-56.
知识产权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