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奶牛》
2006年第2期40-42,共3页
China Dairy Cattle
基金
新疆科技厅科技兴新项目(编号:2003015A02)
参考文献6
-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 82.新疆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4(内部资料)[Z].,2004..
-
2吴继尧,刘鹏龙,张丹凤,陆东林,张伟,李巍.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牛初乳中IgG[J].新疆农业科学,2001,38(5):252-254. 被引量:20
-
3王祥,张丹凤,陆东林.奶牛初乳产量的测定[J].新疆畜牧业,2001,16(2):14-15. 被引量:13
-
4陆东林,张丹凤,荆文清,王建梅,王祥.奶牛初乳中常量成分和矿物元素的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01,38(6):299-301. 被引量:29
-
5张丹凤,陆东林,徐臻荣,付德润.牛初乳粉生产工艺及其营养价值[J].中国乳业,2002(4):29-33. 被引量:19
-
6《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中国牛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7,114-116.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郭本恒,骆承庠.奶牛初乳的理化性质Ⅰ热稳定性和其化学组成[J].中国乳品工业,1993,21(5):199-203. 被引量:15
-
2郭爱珍,杨利国.奶牛初乳的营养作用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奶牛,1995(3):46-48. 被引量:13
-
3安永福.奶牛初乳中机能性成分的评价和利用[J].中国奶牛,1996(2):48-49. 被引量:4
-
4王福兆.乳牛学(第二版)[M].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
5曹劲松,初乳功能性食品,2000年,58页
-
6余传霖,现代医学免疫学,1998年,648页
-
7农业部农垦司.国营奶牛场技术管理规范(试行).1993,32.
-
8王怀宝.中国奶业五十年.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504.
-
9王建梅等.奶牛初乳产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乌鲁木齐乳业,2000,(2).
-
10陆东林,张丹凤.奶牛初乳及其开发利用[J].草食家畜,2000(3):46-50.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59
-
1李新玲,牛霞,陆东林,施丽君,董爱霞,蒋曙光,李生林,徐勇.新疆褐牛初乳产量及乳成分测定[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5(10):40-42.
-
2宫春波,张永翠.牛初乳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中国乳业,2003(4):27-29. 被引量:25
-
3万善霞,滑静,张淑萍,王建立.牛初乳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3):70-72. 被引量:1
-
4李新玲,牛霞,陆东林,施丽君,董爱霞,刘丽,张淑霞,季生林,刘毅,徐勇.新疆褐牛初乳产量及乳成分测定[J].新疆畜牧业,2005,20(1):25-27. 被引量:3
-
5牛霞,李新玲,施丽君,董爱霞,陆东林.新疆褐牛初乳中蛋白质、氨基酸和IgG测定[J].新疆畜牧业,2005,20(1):27-29. 被引量:6
-
6刘伟,罗永康,沈小琴,李志超.牛初乳粉中免疫球蛋白热稳定性及热动力学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5,33(3):6-9. 被引量:10
-
7陆东林,牛霞,李新玲,施丽君,董爱霞.舍饲新疆褐牛初乳产量及乳成分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2005,33(7):20-22. 被引量:6
-
8马燕芬,陈志伟,陈凯.牛初乳中常规成分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测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1):22-23. 被引量:12
-
9陈志伟,马燕芬,侯先志.牛初乳的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5,35(6):43-46. 被引量:10
-
10杨晓宇,李娜,杨华,陈锦屏,张富新.羊初乳免疫球蛋白IgG稳定性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45-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7
-
1霍竹青,杨启,高华,陈云鹏.浅议环境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今日畜牧兽医(奶牛),2011(1):56-57. 被引量:2
-
2叶东东,张孔杰,热西提.阿不都热合曼,黄锡霞,张再国,邓江玲,张桂芬.影响荷斯坦奶牛305d产奶量的因素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48-152. 被引量:39
-
3蒋曙光,郭俊青.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生长及产奶性能分析[J].中国奶牛,2013(20):22-24. 被引量:4
-
4蒋素平,马辰昊,谢云.新疆褐牛的饲养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81-81. 被引量:4
-
5田月珍,冯文,王雅春,黄锡霞,俞英.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2):2437-2448. 被引量:19
-
6热沙来提.托乎塔尤甫,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马军,道吾然.托力干.新疆褐牛和美新褐牛F1不同泌乳月产奶量差异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7,32(3):22-23. 被引量:2
-
7孙金艳,彭福刚,李忠秋,孙芳.黑龙江省放牧母牛饲养管理要点[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0(8):38-39. 被引量:4
-
8李莹雪,史章景,刘玲玲,刘武军.乌鲁木齐种牛场褐牛种公牛产奶性能的种用价值评定[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8,38(3):15-18. 被引量:1
-
9刘琴,郭晓辉,李莹雪,刘武军.新疆褐牛母本对后代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评定[J].新疆畜牧业,2018,33(5):21-25. 被引量:1
-
10刘建明,杨光维,陈春华,道尔基,吐来力江,李静.新疆褐牛不同杂交组合生产性能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9,40(4):32-3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1
-
1范守民,王彩云,巴登加甫,纳进程,达吾然,哈肯木,塔依尔江,策仁道尔吉,种丽伟,胥磊,黄锡霞.不同因素对新疆褐牛舍饲和放牧条件下产奶量的影响[J].中国奶牛,2021(9):5-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5
-
1买买提·克玉木,马桢,樊振声,杨振,闫向民.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乳业,2022(3):32-36. 被引量:5
-
2王彩云,刘奎国,李维勇,胥磊,张晓雪,张梦华,刘江卫,种丽伟,董明明,黄锡霞.新疆褐牛不同冻精来源后裔生产性能对比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23,59(2):85-91. 被引量:3
-
3苑妞妞,潘琪浩,胡微唯,张超楠,高腾云,廉红霞,赵丽,孙宇.西藏高原环境舍饲与半舍饲模式对娟姗牛乳品质、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3,35(5):3093-3103. 被引量:5
-
4黑孜别克·哈孜别克,古丽巴合提·达吾列提汗,塔布斯·比阿汗,恰布旦·阿孜拜,薛利,阿丽玛·阿布德克,吾热力哈孜·哈孜汗,李振伟.不同饲养方式对阿勒泰马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动物保健,2024,26(5):99-101. 被引量:1
-
5马凯伦,李雪,张晓雪,张涛,张梦华,王丹,胥磊,黄锡霞.新疆褐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乳尿素氮的遗传参数估计[J].中国畜牧兽医,2025,52(3):1202-1210.
-
1新技术、新成果推介[J].四川农业科技,2014(1):35-35.
-
2吴彤.红花酢浆草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2):53-55. 被引量:2
-
3宋文新,邵庆均.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09(22):7-10.
-
4董冠,杨维仁.发酵豆粕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添加剂,2012(2):1-4.
-
5李少宁,宋春阳,崔超.发酵豆粕的优点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猪业科学,2015,32(8):84-86. 被引量:1
-
6陆东林,牛霞,李新玲,施丽君,董爱霞.舍饲新疆褐牛初乳产量及乳成分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2005,33(7):20-22. 被引量:6
-
7李新玲,牛霞,陆东林,施丽君,董爱霞,刘丽,张淑霞,季生林,刘毅,徐勇.新疆褐牛初乳产量及乳成分测定[J].新疆畜牧业,2005,20(1):25-27. 被引量:3
-
8王祥,张丹凤,陆东林.奶牛初乳产量的测定[J].新疆畜牧业,2001,16(2):14-15. 被引量:13
-
9宋文新,邵庆均.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09(23):22-26. 被引量:31
-
10翁晓辉,王敏,杜红方,史宝军.发酵豆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广角,2014,0(21):42-43.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