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环境危机加剧,全球公众参与环保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面临成本过高、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的今天,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我们立足于从政治学角度研究目前中国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而探求公众环保参与的行为主导因素,阐明促使公众参与环保上升至政治民主参与的政治含义。
作者
马丽英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公民环境权
分类号
C93 [经济管理—管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杨朝飞.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1994.
2
杨耀明.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理论与实践[J]
.环境保护,2001,29(4):10-11.
被引量:8
3
张传秀,宋晓铭.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
.化工环保,2003,23(5):296-299.
被引量:12
4
夏光.
通过扩展环境权益而提高环境意识[J]
.环境保护,2001,29(2):38-40.
被引量:34
5
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199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M].,1972..
2
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定价[M].,1992..
共引文献
50
1
王坤.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
.江苏环境科技,2004,17(S1):76-78.
被引量:1
2
谢红彬,陈雯.
发达国家工业绿色化过程及其启示[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2,30(3):23-25.
被引量:4
3
郝瑞彬,丁越峰.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2,30(3):30-32.
被引量:3
4
马彪.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出现的问题分析[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3(4):50-52.
被引量:4
5
周红格,任孝东.
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
.前沿,2009(13):80-82.
6
樊仁杰.
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
.安康师专学报,2004,16(4):81-85.
被引量:3
7
梁成,成裕江.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J]
.贵州环保科技,2005,11(1):26-29.
被引量:1
8
姚从容,陈魁.
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J]
.理论与现代化,2005(3):20-23.
被引量:9
9
张小兰.
论实行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J]
.经济问题,2005(2):28-30.
被引量:45
10
周伯煌,陈永富,张文龙,唐志.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进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1):75-7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1
1
周卫.
环境信息公开及其制度化阐释[J]
.云梦学刊,2001,22(2):31-33.
被引量:7
2
范凯,王洛忠.
从“分割”到“断裂”: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演变[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11(3):67-70.
被引量:2
3
董淑阁.
关于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2):36-38.
被引量:22
4
祀人.
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各国自有高招[J]
.生态经济,2005,21(5):8-11.
被引量:8
5
邓国胜.
中国环保NGO的两种发展模式[J]
.学会,2005(3):4-9.
被引量:16
6
姚从容,陈魁.
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J]
.理论与现代化,2005(3):20-23.
被引量:9
7
王长金.
传统家训的环境伦理教育[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25.
被引量:6
8
吴凯,雷海平,李希昆.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33-36.
被引量:11
9
彭树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释义——“三农”问题2005年双月谈之六[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1-4.
被引量:7
10
杨秀香.
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1):37-4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6
1
毕飞飞.
基于治理理念浅析环境信息公开[J]
.法制与社会,2008(26).
2
何辉利,杨永.
论环境保护中群众监督制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X):107-107.
3
吕凯,宋美琳.
我国农村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法学,2010,26(2):61-66.
被引量:2
4
李鸣.
生态文明背景下公众绿色责任运行机制研究[J]
.前沿,2011(7):170-174.
被引量:1
5
袁会敏,江朵.
西北民族地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J]
.宁夏党校学报,2016,18(5):57-60.
6
王宇.
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分析[J]
.知识经济,2009(6X):116-11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升琛,李鸣.
增强公务员的生态责任意识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2011(8):104-105.
被引量:1
2
马翠玲.
发展生态经济 促进绿色崛起[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5(10):10-13.
被引量:5
3
宁伟.
环境立法政策化探析——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例[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2):37-39.
1
孙继宇.
环境权基本理论探讨[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71-74.
2
陈泉生.
公民环境权刍议[J]
.东南学术,1992(1):58-63.
被引量:6
3
逍遥一柱.
一个小公务员读《论语》的心得[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3,0(6):62-62.
4
崔树义.
公众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J]
.理论学刊,2002(4):86-89.
被引量:13
5
陈明,邢文杰,蒋惠琴,鲍健强.
从“参与环保”到“介入环保”——我国社会组织“介入环保”转型的路径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20-28.
被引量:5
6
玲玲.
中国人是最快乐的人[J]
.今日科苑,2001(8):36-36.
7
郭铁成.
称呼的奥妙[J]
.现代交际,1995(6):18-19.
8
蔡守秋.
环境权初探[J]
.中国社会科学,1982(3):29-39.
被引量:193
9
李玉洁.
基于全球调查数据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与政策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2015,41(2):26-31.
被引量:3
10
艾广明.
领导自己[J]
.共产党员,2016(12):50-50.
理论界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