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预防医学论坛》
200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Preventive Medicine Tribune
同被引文献104
-
1刘久成,王锦梅,舒东,金军,郭安凤,马静.生物安全——中国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3):236-238. 被引量:7
-
2邹德萍.生物入侵:考验中国生态安全[J].人与自然,2004(6):16-17. 被引量:2
-
3白淑萍,阎爱莉.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88-89. 被引量:15
-
4雷杰,谢淑云.1起SARS暴发传播链调查案例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1):125-128. 被引量:4
-
5梁秀兰,贺淑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势在必行[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1B):221-222. 被引量:9
-
6胡隐昌,肖俊芳,李勇,罗建仁,谭细畅,汪学杰.生物安全及其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9-36. 被引量:16
-
7周乙华,庄辉.实验室感染与生物安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3):215-217. 被引量:66
-
8曹红丽.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6-8. 被引量:5
-
9许逊,苏兆亮.实验室意外微创伤引起的获得性寄生虫感染[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5,32(3):134-136. 被引量:3
-
10娄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J].检验医学,2005,20(3):281-28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8
-
1林仲,严延生,曾超英.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设现状与展望[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439-440. 被引量:7
-
2林仲,吴翠荣,阙少聪,袁平.浅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点[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6):574-576. 被引量:5
-
3田亚东,康相涛,孙国宝.生物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7,34(9):111-114. 被引量:4
-
4顾文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J].口岸卫生控制,2009,14(1):43-46. 被引量:1
-
5刘国传,刘来福,张利峰,饶红,陆琳,刘全国,张绍福.检验检疫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J].检验检疫科学,2009,19(3):50-52. 被引量:8
-
6刘红英.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及风险评估概述[J].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50-1652. 被引量:18
-
7孙奕,杨静,毛立群,吴志东,郭小芹.武警部队在校医学生加强防生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10):957-958.
-
8兰德增,畅青霞,姚士锦,刘华晖,邹金虎,范欣,杜晓辉.北京市海淀区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5):459-464. 被引量:5
-
9赵立芹,张丽娟.浅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21-322. 被引量:3
-
10吴丽.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现状与趋势[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429-14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9
-
1牛建敏,沈佚葳,刘磊,周健.医院科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16(11):1361-1363. 被引量:7
-
2秦文沛,薛黎,余梦思,桑国耀,孟存仁,闫雪梅.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J].新疆医学,2024,54(3):369-370.
-
3刘丽娜,何林璞.探讨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J].黑龙江中医药,2024,53(3):81-84.
-
4张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风险评估的作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86):144-144. 被引量:3
-
5宋烨,赵卫,黄毓文,吴声穗,申健,王锡玲,周奕佚,区思玲,邹勇,邹梦晨,徐庆锋.广东省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情况调查与初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9(2):158-160. 被引量:3
-
6王忠.医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5):1143-1144. 被引量:4
-
7张建英.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26-28. 被引量:10
-
8何剑锋.基层疾控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分析和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7):1666-1667. 被引量:9
-
9胡慧玲,陈俊惠.基层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6):98-99. 被引量:2
-
10张雪茹.浅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2):163-165. 被引量:4
-
1陈宁庆.生物危害仍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4,12(4):324-328. 被引量:5
-
2顾惠心.新出现传染病之一——禽流感流行的流行病学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1998,3(4):23-24. 被引量:1
-
3咸林.盘点首脑背后的女人[J].健康伴侣,2011(4):35-35.
-
4陈萌,郭爱华.BODE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911-912. 被引量:9
-
5牛颖梅,童朝辉,王辰.感染因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9):685-688. 被引量:2
-
6解瑞东.肝功能损害100例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39-40. 被引量:2
-
7穆林,向旭东.细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的作用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4):308-311. 被引量:9
-
8Anne Gulland,尉骁,肖永红.世界各国首脑承诺对抗菌药物耐药采取行动[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16,19(12):684-684.
-
9郭云霞.先天愚型的环境致病因素和孕妇年龄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62-163. 被引量:1
-
10研究发现雾霾能破坏人体新陈代谢并导致肥胖[J].医食参考,2016,0(4):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