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民族声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同样深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审美标准上,即要求民族声乐艺术要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中正平和。这种审美标准对于我们研究和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雷红薇
机构地区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奥维也纳音乐分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3-186,共4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审美标准
民族声乐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1
常香玉.
民族唱法漫谈[J]
.音乐研究,1983(3):33-36.
被引量:4
2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Z].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3
.程砚秋的舞台艺术[M].北京:戏曲出版社,1982..
共引文献
3
1
吴琛.
浅析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3):18-18.
被引量:4
2
郭晶铭.
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8):6-6.
被引量:1
3
叶文辉.
试论民族声乐的概念范畴及其艺术特质[J]
.音乐大观,2014,0(8):32-34.
同被引文献
31
1
郭建民.
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
.中国音乐,2002(4):20-22.
被引量:31
2
常香玉.
民族唱法漫谈[J]
.音乐研究,1983(3):33-36.
被引量:4
3
尹爱青.
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J]
.中国音乐教育,2004(11):9-12.
被引量:21
4
李咏吟.
审美道德论与自由秩序探索[J]
.东疆学刊,2005,22(3):18-27.
被引量:5
5
叶婷.
新民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表达[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3):91-94.
被引量:6
6
李智萍.
谈当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6):129-131.
被引量:15
7
刘辉.
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
.中国音乐,2006(1):122-127.
被引量:55
8
朱洁琼.
我国古代歌唱艺术管窥[J]
.中国音乐,2006(2):69-72.
被引量:4
9
金成姬.
音乐课程的教育理论之我见[J]
.东疆学刊,2006,23(4):102-106.
被引量:2
10
孙明君评注《白居易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5月P176.
引证文献
12
1
徐敦广,王志华.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39-145.
被引量:14
2
次旦卓嘎,央金卓嘎.
藏族音乐表演艺术民族化特征分析[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70-72.
被引量:3
3
查大林.
中国性格融入美声唱法探论[J]
.美育学刊,2011,2(1):49-52.
被引量:5
4
宋晓青.
当代民族声乐欣赏的审美特征探究[J]
.四川戏剧,2014(4):70-72.
被引量:2
5
陈晓鹏.
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J]
.大舞台,2014(8):109-110.
被引量:1
6
陈娟.
民族声乐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4):219-219.
7
刘严.
声乐艺术中宏观与微观之探微——以声乐艺术中几个要素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2016,15(1):106-107.
8
侯峰,郭联俊.
摭议中国古代歌唱艺术审美标准[J]
.北方音乐,2016,36(2):177-177.
9
王惠.
中国新民歌之我见[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2):134-134.
10
黄凰.
民族声乐的审美研究[J]
.艺术评鉴,2017,0(13):16-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张曼.
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
.艺术科技,2019,0(20):85-85.
2
黄小惠.
中国民族声乐的百年回望——论民族声乐发展的核心问题[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9):113-114.
3
廖红梅.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J]
.沧桑,2010(3):251-252.
被引量:4
4
吴婷.
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25-25.
被引量:2
5
蔡钊,叶姿含.
试论汉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和而不同[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125-128.
6
许多军.
二胡表演中的氛围营造和意境美[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6):177-181.
被引量:7
7
郭洁.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J]
.黄河之声,2013(2):99-99.
被引量:2
8
柯苗.
诠释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观[J]
.神州,2013(15):19-20.
被引量:4
9
徐绍贵.
浅析藏族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及技巧[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23(3):87-90.
被引量:2
10
李悠.
传统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特点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4,0(7):233-234.
被引量:2
1
刘晔.
中国古典舞与“中和之美”[J]
.艺术百家,2005,21(6):116-117.
被引量:9
2
刘占文.
梅兰芳魅力再次风靡日本——“京剧之花——梅兰芳”展在日本隆重举行[J]
.中国京剧,2010(1):4-13.
3
刘小林.
赵孟頫《洛神赋》探究[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6,0(11):141-142.
4
撒应禄.
京剧老生的继承和发展——“气势派”与“韵味派”[J]
.艺术学界,2010(2):185-204.
被引量:1
5
覃思.
“天人合一”之理念在民歌中的彰显——论广西侗族民歌的审美功能与价值[J]
.作家,2012(22):238-240.
6
顾娜.
探讨传统文化审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J]
.音乐创作,2016,0(5):114-115.
被引量:2
7
王娟.
中国古代琴乐艺术中“和”之理念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5):12-14.
8
战鹰.
高逸淡雅 中正平和——著名老艺术家梅阡之画作[J]
.海内与海外,1995,0(4):36-38.
9
王珊,陈璐.
论小提琴滑音所蕴含的“中正平和”的儒家思想——以马思聪《思乡曲》为例[J]
.艺苑,2011(5):60-63.
被引量:4
10
胡慧芳.
试论“四王”与“四僧”艺术思想之异[J]
.美与时代(城市),2015,0(2):94-95.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